•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优秀作文 > 正文

    汶川大地震中媒体的人文关怀|汶川大地震国外媒体

    时间:2019-05-02 02:28:31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中国大地上,上演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在救援过程中,社会各界均为灾区伸出救援之手。媒体亦表现不俗,在地震发生后,央视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国际频道等快速开办大型直播节目;纸质媒体更是设立专版,大版面关注灾情。媒体的持续关注,动员了各种社会力量,促进了救灾工作的展开。大量记者涌向灾区,含着热泪发回报道,表现了不惧危险的职业素养,也体现了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但是,在持续关注灾区的海量报道中,在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也有一些记者没有注意到在突发灾难报道中媒体应有的人文关怀。
      
      议程设置与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报道政府、社团、个人对灾区富有人文关怀的援助,是媒体体现自身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都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反应。与此相适应,中央电视台在第一时间停止常规节目,开始了大型滚动直播节目《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北京电视台10个频道原定播出内容全部停播,转而同步播出中央电视台直播节目。报纸、网络、广播等各种媒体均辟出很多版面对大地震进行持续关注。媒体设置议题关注前方灾情,民众通过媒体了解救灾进展。一时间,“地震”、“救援”、“捐助”等议题成为媒体和民众谈论最多的话题。在此次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媒体设置了大量富有人文关怀的议题,准确传达了党和政府“优先救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同时调动了全社会对灾区的关怀和救助活动。
      
      突发事件,不管其离受众生活远近,由于其“突发性”特点,一般都会对社会造成一定冲击,甚至成为引起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多数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会对受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媒体在报道时,要对新闻信息进行一定的限制和调控,对舆论进行引导。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们对信息的取舍有很大的盲从性、不科学性。在这种情况下,传播者对舆论的引导作用更加明显,为受众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就显得尤其重要。在突发事件中,传播者的“议程设置”功能更加引人注目。如在地震发生后,关于余震和疫情的谣言不断,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进行辟谣;而权威部门发布的余震信息,各网络媒体也在第一时间进行发布,引导民众做好防护。
      在灾难发生后,往往因为灾情严重、通信不便,造成谣言四起,危害社会稳定。媒体善用自身的议程设置功能,设置议题,引导正确舆论方向,维护社会稳定;同时通过救灾议题的设置,吸引全社会对灾区的关注,极大推进了全社会捐赠活动的开展,高效救助灾区。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实现的对救灾工作的推进,就是对灾区人民最好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缺失的根源:漠视生命
      
      人文关怀是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重要方面。在突发事件的报道过程中,新闻工作者的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对大众生命权的负责上。人的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人的一切权利,均以生命权作为前提。生命的神圣性应当是全社会的共识,所有人都应当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在四川地震救灾现场,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多次强调,救人是第一位的。而5月19日开始的全国哀悼日,则是国家对逝者的最高礼仪,体现了政府对大众生命的重视。
      对生命的尊重,体现为对死者最高的尊重和对生者最大的抚慰。在此次汶川大地震报道中,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媒体都刊发了大量具有冲击力的图片,医院救治受伤民众的情景以及工作人员搬运死难者遗体的图片,都让全国沉浸在悲凄的氛围中;央视直播节目持续关注救援进展情况,每有一人从废墟中被救出,救灾现场的欢呼声都会通过电视直播传遍全国。这些报道一方面向广大受众介绍了救灾进展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媒体关注灾区民众生命权的体现。而播音员在播报时声音哽咽、泪流满面,则是媒体工作者关心灾区的真情流露。新华社发布的日本救援队面对遇难者遗体默哀的镜头,感动了无数人。
      突发事件中的媒体应该树立人本意识,坚守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但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往往会因“实效性”、“新闻价值”、“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左右,而忽略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在此次汶川大地震电视直播中,也有记者进入灾区临时搭建的帐篷内采访正在进行手术的医生,慌乱中碰到正在手术的医生,被呵斥“你把我弄脏了”。不少观众批评这种采访“扰乱了正常的救治工作”、“耽误了宝贵的救命时间”、“拿人家的生命当儿戏”。
      对生命权的漠视,是造成人文关怀缺失的重要原因。激烈的竞争让一些新闻从业者面临巨大压力,而媒体面对自身生存发展和经济利益的诱惑,往往无暇顾及人文关怀,这是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没有爱心的“残忍采访”,只能给当事人带来痛苦和伤害。在汶川大地震电视直播节目中,有的记者将镜头对准失去亲人的孩子,反复询问他们失去亲人的感受;有的记者不断让孩子回忆地震时的情景,致使孩子情绪失控。这种采访无疑太过残忍,是对孩子的再次伤害。
      
      平民视角、人情味彰显人文关怀
      
      突发事件发生时,有很多很严峻的事情需要面对,媒体不应该让原本冷峻的受众心理更加冷峻。提高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要注意报道的形式,发掘受众的心理感受,以平民化的视角关注新闻事件。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救人是第一位的”这个声音始终回响在救灾现场。在关注救人的同时,媒体对灾后重建、灾区卫生、灾民生活等方面都进行了细致报道,对经历地震的孩子心理也进行了关注。对灾难的无比恐惧、失去亲人的悲痛、亲人得救的喜悦,人类的所有感情,几乎都可以在相关报道中找到诠释。《一个人的婚礼》、《地震中的婚礼》、《网上婚礼》等报道,关注了救灾队员舍弃所有奔赴灾区的高尚情怀,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凸显灾难中人与人之间美好的一面。这一切报道人情味十足,体现的是一种平民视角,打动了受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都是媒体人文关怀的最好证明。
      平民视角和人情味使信息传播得更加真实。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事实是人文关怀的物质载体。真实性是新闻的首要属性。其实,这里所说的“真实”,不仅包括事件本身的真实,也理当包括新闻人物情感的真实。比如我们传统的媒体中曾经出现过报道典型人物追求“高、大、全”的现象,那样的报道只会给受众留下空、大、假的印象,让受众觉得典型人物可敬而不可亲,可赞而难学,很难达到好的传播效果。而有的报道由于讲人情味,注意人物真实情感的挖掘,就能真切感人,令人信服。
      平民视角和人情味易于使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突发事件中,从平民视角出发、富于人情味的新闻报道往往具有亲和力,能减轻受众的紧张情绪,吸引受众自愿接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平民视角和人情味让新闻报道内容具有很大的感染力量。让受众心灵为报道所吸引和震动,必然要依靠情感的灌注。有人情味的新闻报道由于巧妙地运用了与受众在心理上的接近性,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展现了灾难中的人性光辉。
      当然,我们强调平民视角与人情味,不是让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中去煽情。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那种极力夸张、渲染甚至捏造的新闻报道,耸人听闻、哗众取宠、煽动公众的情绪,不但不能给受众带来正确的引导,很可能还会给社会安定带来不利因素。
      (作者为日本早稻田大学传播学博士生)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