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诗词鉴赏 > 正文

    蒋正华:出入学界与红墙之间|界墙

    时间:2019-04-24 02:28:19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他曾是一位国家领导人,一项项法案诞生有他的鼎力建言,一个个重大工程背后有他的真知灼见。   他是一位学者,“天下第一难”的破解、人口科学研究新领域的开拓有他的心智。
      他更是一位杂家,多学科、多领域都有他这位“万金油”的涉猎,且卓有成就。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的话题也渐渐深入,慢慢地我们感受到面对的不是一位国家领导人,而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或杂家、一位谦和有余的长者。
      
      “天下第一难”问题的权威专家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
      
      蒋正华是国际知名的人口学家,他跨越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在自动化控制、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均有卓越的成就。特别是在人口学方面,他构建了中国区域模型生命表,他创造的JPOP-1算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在学术领域,他对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研究,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规律的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社会保障支持决策系统研究等方面均有开创性的贡献。
      他所创立的人口数学模型研发于1977年,通过定量分析对当时提出“创20世纪末实现中国人口零增长”的计划生育目标进行了评估,发现即使立即实现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也不能实现,提出了科学确定人口目标的意见。这一模型与宋健等建立的数学模型同时在1978年全国第一次人口科学大会上发表,被称为人口科学研究的奇葩。这两个数学模型结构不同,但结论相同,促使有关部门修改了计划生育目标。
      蒋正华调任国家计生委后,又将人口预测模型发展到与各种不同避孕方法的应用、各种计划生育、人口指标联系起来,在各地执行计划生育工作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该模型,可以在确定当地目标后规划计划生育方法的要求,落实工作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得到有效控制”的两大奇迹,被世界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末最具有“震动全球意义”的事件。
      人的问题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面对国内、国际发展新形势和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了要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的要求。这一年,国家成立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务院委托蒋正华担任课题组组长,并在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司设立课题组办公室。当年年初,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与专家座谈,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人口发展态势”和“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重大关系”三大课题和42个子课题。报请国务院批准后,组织了300多位专家学者对各个子课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80多个部门参与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
      许多科学家对中国资源能承载的人口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完全相同。“技术进步可能提高资源的承载能力,例如,调整作物结构及耕作技术可以使生产每吨粮食的用水量减少,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也可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费量。但许多新技术或是价格太高,或是技术尚不成熟,离投入大面积应用还很遥远。我们的决策应当建立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不少科学家认为,根据淡水、能源、土地、就业、矿产资源、综合国力等诸因素综合分析,中国总人口若超过18~20亿将可能发生严重的危险。”蒋正华分析说:“我们曾经从各个角度来对中国的资源可以支持的人口数量分析,分析的结果大体上比较多的人认为,中国资源能够支持中国人口数量最多是16亿人。如果超过了16亿,到17亿、18亿以后可能会对我们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人口问题本来是一个中性问题,近年来更为一些人别有用心地与人权和政治问题扯上了关系。蒋正华在看到国外的一篇文章在分析了非洲一些国家受灾的情况时认为这些国家都是人口密度稀少,因而武断地作出结论:人口越密的地区越富,并且将最后的结论高度政治化,提出人类的发展需要一个先决的条件,那就是自由。还有另一篇文章则认为中国人口密度只有英国的一半,人口还可大大增加,“这种情况充分说明小平同志关于有些人反对中国计划生育是有政治企图的分析确实是十分透彻的。”
      在蒋正华看来,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不能单纯只看每平方公里有多少人,还要看这些地区有多少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可容纳的人口数量大不相同。以中国和英国而言,中国的人口密度确实低于英国,然而中国的人均耕地却也大大低于英国。中国耕地只占10%的国土面积,而许多国家却都在40%以上。”蒋正华坦言,人口过少也对发展不利。城市经济分析发现,城市人口少于25万到30万时,市场狭小,没有回旋余地,发展受到影响。城市人口大于200万人时,交通、水源、垃圾处理等许多问题不好解决,因此,我国控制大城市规模,适当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政策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在农村,人口过少使水利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对农业发展不利。但人口过多则使边际产出(即增加一名劳力所能增加的收入)下降,甚至边际产出为负数,同样不利经济发展。
      2004年,受国务院委托,蒋正华主持“中国人口发展战略”重大课题项目研究,担任项目研究总负责人。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复杂的,各国有不同的具体条件,必须根据国情,具体分析。蒋正华说:“目前中国出生率已降到较低水平,但各地区生育率还有较大差别,要稳定低生育率水平仍需作出很大的努力,放弃计划生育工作将使生育率迅速出现反弹。地区生育率的差别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的建设等多种因素有关,这种差别还可能保持一般时间,经过努力可以缩小差距。”同时,他坦诚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持续增长,这是过去高出生所造成的,而不是计划生育的结果。“计划生育使总人口增长变慢,因此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但没有改变老年人口的总量。不管采取什么人口政策,这部分老年人口已经存在,应当建立适当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老年人口增加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他说,没有一项政策是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也会产生社会、经济、人口学的负面影响,如出生婴儿性别比升高,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家庭结构变化等,应当加强研究,寻找对策,注意引导。“从总体而言,中国的计划生育对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都是有利的,这项基本国策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才子”型学者的平步青云路
      
      1937年,以“七七”卢沟桥事变为导火线的一场惨绝人寰的战争由日本军国主义者发起,从此中华土地上遍燃战火,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再一次伤痕累累。因而,这场战争成为中国亿万人民长期挥之不去的沉痛记忆。
      这年10月4日,蒋正华祖籍浙江富阳,出生 在杭州。“正华”二字,父母意取“振(正)兴中华”。自小蒋止华就品味到“国破山河在”的满目凄然,他出生于逃难途中。在他五、六岁的时候,就在当教师的父亲的引导下,始读《离骚》、《四书五经》、《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三国》、《水浒传》等。由于蒋正华年龄太小,自己还读不太懂,父亲就把他抱在腿上,陪着他一起读,并耐心地讲解给他听。于是,他从小就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文史知识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且从中受到许多爱国思想和做人道理的熏陶。
      富阳先后孕育了三国吴大帝孙权、现代文豪郁达夫,晚唐诗人罗隐、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清代父子宰相董邦达、董诰等一大批杰出人物,李白、吴均、白居易、陆游、苏东坡、纪晓岚等文人墨客的足迹遍布全境。家乡底蕴积淀深厚的人文历史,为蒋正华的成长营造难得的特有的文化氛围。
      学生时代,蒋正华学习成绩一直优秀。1954年高考后,蒋正华看到所公布的分数榜上自己的考分远远高于清华等好些重点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十分高兴,心想:这些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然而,他却迟迟没有收到首批重点院校的录取通知书,不免有些纳闷。于是,他托人四处打听,原来自己的档案早已被(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抢走了。
      蒋正华入学不久,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支援西北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分批迁往西安。在校期间,蒋正华以思维敏捷、反应迅捷,心性高洁闻名于校。当时,西安交大有“四大才子”,蒋正华便是其中一位。至今,仍有当年同学不胜感慨地说:“蒋正华的脑子呀,我们十人加在一起都不抵他一个。”
      1958年,大学毕业的蒋正华留校任教。当年,他直接参与了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研究等新专业的创建。同时,他还参与过导弹研究,参与了美国响尾蛇导弹的仿制工作,参与过原子能反应堆自动控制部分的设计以及炼油、化工、电子器械、彩色显像管生产等一系列自动化控制项目。1978年起,他开始从事系统工程研究,并逐渐接触社会人口等领域的系统定量分析和电子计算机模型及仿真等研究。
      他没有想到在西安交大一呆就是30多个年头,历任西安交大自动控制教研室、系统工程研究所助教、讲师、副主任,人口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口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1980年,蒋正华获得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赴美留学的名额,即将成行之际,接到学校的通知,让他参加一个去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学习项目竞争,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联合国给我国的第一个资助项目,即去印度学习人口学与社会经济之间关系。蒋正华接受了学校的安排,结果在剧烈的竞争中顺利通过,于是受国家派遣到印度孟买国际人口科学研究院开始为期两年的研究生学习。他十分珍惜在国外的学习机会,刻苦钻研为同学所称道;毕业那年还获得过国际人口科学研究院金质奖章。
      回国后,蒋正华开始从事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主持过深圳市社会发展规划、河南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规划、云南省宜良县发展规划和中国社会保障决策支持系统等多项研究。其中,他所参与完成的“人口系统工程与定量分析”和“2000年的中国”的基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独立完成的“中国区域模型生命表”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成果在人口学研究方面有开拓性意义。他还研制了中国劳动生命表,开拓了就业研究的新领域。开发了中国第一个老年保障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软件。以上两个项目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同时,他还先后出版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型》、《人口分析与规划》、《计划生育管理项目》、《区域发展规划与决策》等在人口学界颇有影响的专著。
      1991年10月,一纸调令把正在潜心书斋的蒋正华从一名学者变成了一位副部级领导干部,推到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的位置。原来,国务院有关领导看中了蒋正华在人口与经济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特别是他在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和预测模型技术,利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口、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方面,揭示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丰富了人口学理论。
      “学而优则仕”在蒋正华身上验证,于是他由一位卓有成果的人口学家摇身一变为国务院直属部委的高级领导干部。没有心理准备的他走马上任后,即开始发挥个人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特长,先后主持《以人口自身发展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国家计生委有关全国和地方人口发展目标规划、各次抽样调查及结果分析等研究。
      “从事政府工作,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什么叫讲政治。”蒋正华深感计划生育工作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群众性、政策性很强。他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并要求调查过程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国家计生委时,他自带干粮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查,取得翔实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调查过程中,他一般都不惊扰地方政府,他认为这样可以了解到许多光听汇报无法发现的实际问题。
      
      走在学术与政坛之间
      
      1992年底,蒋正华正式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其实,蒋正华早年是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习和工作期间,他曾任团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等职务,并申请加入过中共。由于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他的申请就被一直搁置下来了。“文革”后,学校党组织认为他留在党外工作更好,或许能做更多的工作。于是,他开始关注民主党派。
      1997年,蒋正华当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是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由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在新的领导职务上,蒋正华依然兢兢业业地工作,致力于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积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
      1998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蒋正华高票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5年后,他再次当选而连任。这位学者出身的高级领导干部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在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内办公。
      “人大是一个很特殊的工作领域,通过立法,对法律的执法进行监督,发挥了很独特的作用。我大部分的时间是搞自然科学,到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后,我也是比较多地从技术的角度介入。到人大以后,我还是更多地从技术领域关心。”人大里人才济济,让蒋正华十分感慨:“我感到人大跟政府部门、学术机构最大的不同是,人大集中了各方面不同领域的人才,他们有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工作模式,与我过去接触的一些人不同。他们在各个领域的某些方面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对于国家的发展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在人大我自己的想法能够通过和不同领域的,有非常成熟经验的人的交流,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同时也学到很多东西。”
      蒋正华很赞同周恩来总理讲过的一句话:“历史让你在前台就在前台,历史让你在后台就在后 台。”他对记者说:“既然党和人民把我放在这位置上,我就要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你的记者工作干得很好,而我却不能胜任副委员长这份工作,那么,我这个副委员长就不如你这个当记者的。在这上面,看的不是权利大小,职位高低,看的只是工作有没有做好。”
      蒋正华自言小时候“没有梦想,没有野心,少无大志”,“要说有梦想,只想上工科,当工程师”。他没有想到自己尽管上了工科,但是还是没有当上工程师,尽管没有“野心”,还是被历史推到了前台,成为了一位国家领导人。
      谈及自己的经历,蒋正华以“万金油”自喻。他对记者认真地说:“学术研究可以使我更多了解国际科技成果,及时把握科技发展动态,对从事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农工民主党工作很有帮助。”蒋正华笑着说,我还是喜欢当教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比较自由。“从政,由自度就小多了。不过能为更多的人服务,取得的成果效果可能更大些。”
      说到学者从政的优势,他掐指而数:“第一,比较严谨,不会想当然。通过仔细的研究,之后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第二,有一些理论基础,理论上讲得通,实践上做得通,学者习惯讲道理。第三,比较愿意接触实际,没有‘官本位’思想。当然学工程的缺点是比较机械。”
      
      无法忘怀的平民领导人
      
      2008年3月后,蒋正华正式退出领导岗位。接受我们的采访时,他笑着说:“赞成吴仪所说,希望大家把我忘了。”但是,人们又怎么能忘记他,他的思想曾影响多少人,他的风范曾打动多少人,他的学术曾服务多少地方,他的举措或动议又曾解决多少实际问题。
      许多人还记得,他曾在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讨会上提出:按照我国国情,新的医药卫生体制,应该是“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体制。许多人还记得,他曾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统计法执法检查情况时披露:现行统计体制抗干扰能力差,统计部门综合协调能力弱;统计法在贯彻实施中存在不少问题一一主要是统计法制意识淡薄,统计作假比较严重。并建议进一步增强统计法制观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尽快修改完善统计法。许多人还记得……
      其实,蒋正华的确无法彻底地退下来,毕竟有那么多工作还等待他去做。
      退出领导一线的蒋正华,还是十分关注人口、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多学科交叉、复杂性学科的研究,继续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建言献策。此外,他还出任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指导博士生。同时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是否应付得过来,在采访时记者不免质疑。蒋正华说,他与学生之间是教学相长。“正是因为带了那么多的博士生,可以在金融、经济、人口、可持续发展、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系统分析方面同时工作,才延长了自己的手、脑,扩展了思路。”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加紧审议的循环经济法草案就有蒋正华的心血,他曾为该法案的调研、立法作了大量的工作。该法案强调以循环发展模式替代传统的线性增长模式,草案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线,要求县级以上政府编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乡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等规划时应当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要求。蒋正华说,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这些问题与中国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密切相关。据悉,早在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十次委员长会议就决定将制定循环经济法补充列入立法计划。蒋正华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资源、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经济效益等积极作用。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是三国时期曹操对杜康酒的有名评价。2006年11月7日,由“神舟六号”飞船所搭载的酒曲、窑泥培育研制的“白水杜康”酒,引得两次品尝过的蒋正华连连称其“醇”正,蒋正华欣然提笔称赞道“美酒出白水,豪饮在杜康。一吸三百斗,犹呼换大杯”。
      生活中,蒋正华不吸烟,也很少饮白酒,不过“米酒”、“冰葡萄酒”是他的最爱。工作之余,蒋正华常常或蘸墨运笔,或捧阅历史小说,或与老友玩桥牌,值得一提的是桥牌牌艺身手不凡。
      “不矜不伐,克尽我职;亦官亦民,永葆本色;荣辱不惊,贫富不移;直道从政,但求民安。”这是蒋正华的座右铭。寥寥32个字既表达了蒋正华的心志,也是对他治学与从政生涯的真实写照。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