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优秀作文 > 正文

    初一新生内隐、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_社交焦虑症吃什么药

    时间:2019-08-11 02:27:30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 目的 探讨初一新生内隐、外显自尊状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 对50名初一新生施测内隐联想测验(IAT),同时填答自尊量表(SES)和社交焦虑量表(IAS)。结果 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ZIAT-ZSES)与社交焦虑有显著正相关。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外显自尊对社交焦虑有缓冲作用。
      【关键词】 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社交焦虑
      
      Relationship among Implicit Self-esteem, Explicit Self-esteem and Social Anxiety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un Peizhen, Jiang Hongyan, Zhao Hui.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mplicit Self-esteem, Explicit Self-esteem and Social Anxiety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5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mpleted Self-esteem Scale(SES) and Zung"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Their implicit self-esteem was measured b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 Results The separation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self-esteem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social anxiety. Besid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an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xplicit self-esteem and social anxiety. Conclusion The separation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self-esteem (ZIAT-ZSES) show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ocial anxiety. The result validates that the explicit self-esteem can alleviate social anxiety.
      【Key words】 Explicit self-esteem; Implicit self-esteem; Social anxiety
      
      1 引 言
      
      社交焦虑是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自尊是我们与生活相适应并且与生活的要求相适应的感受,是人们在应对生活基本挑战时的自信体验和坚信自己拥有幸福生活权力的意志[1]。大量国外[2]和国内[3,4]的实证研究都表明,自尊与焦虑、抑郁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Solomon等人提出的自尊恐惧管理理论也认为,自尊是个体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心理机制,是减少和缓解焦虑的重要决定因素[5]。
      上述所有研究均是基于自陈的外显测量所获得外显的自尊之上,外显自尊是个体可以意识得到的。诸多研究发现于外显自尊之外还存在一种个体所不能意识到的内隐的自尊,它会自动化地对个体的许多外显评价、行为产生影响。近年来,有关内隐自尊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关于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关系的研究还很少,对青少年这一群体内隐自尊状况与社交焦虑关系的研究更是稀少。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社交焦虑从儿童发育期到青春期有明显增长的趋势,青少年中社交焦虑问题广泛存在,且影响极大。研究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为此,本研究以初一新生为研究对象,从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关系的角度来探索社交焦虑的成因。
      
      2 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 从广州市某中学初一新生中随机选取学生50人。在用内隐联想测验(IAT)中,删除错误率超过20%的被试。对自尊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所得数据进行筛选,剔除不合格问卷。最后获得46个有效统计数据,其中男生21人,女生25人。重点班学生23人,非重点班学生23人。
      2.2 测试
      2.2.1 内隐自尊测试(IAT) 本研究使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测试个体的内隐自尊水平,IAT是以反应时为指标的词汇分类任务。即要求被试对呈现的词语迅速做出分类,记录下被试分类的反应时。施测程序包括5个部分:第一步和第二步分别要求被试对属性目标词和目标概念词尽快地进行辨别归类并按键反应;第三步要求被试对前两步中出现的所有词语进行联合辨别,即把自我词和积极的属性词归为一类,把非我词和消极的属性词归为一类,并按键反应;第四步与第二步任务相同,只是按键相反;第五步要求被试把非我词和积极的属性词归为一类,把自我词和消极的属性词归为一类,并按键反应。第一、二、四部分为练习部分,不计时,出错时给出反馈。第三、五部分别分为相容和不相容测试部分。不相容条件下的与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之差为内隐自尊(IAT)的指标。
      实验程序在E-prime软件系统上编制,运行于IBM 兼容电脑。实验材料包括表达自我和非我的两类词语各10个,高频正性和负性形容词各20个。这些词语都是参照 Greenwald 和国内的研究中使用过的测量内隐自尊的材料。其中自我词包括本人、我、自己等;非我词包括外人、人家、他人等;积极属性词包括可爱、强壮、高尚等;消极属性词包括笨拙、愚蠢、丑陋等。
      对IAT的结果按Greenwald等的建议[6],对被试反应时长于3000毫秒或少于300毫秒,重新记分为3000毫秒和300毫秒;每一组的前2次测试不纳入分析;内隐自尊测试错误率超过20%的被试,不纳入分析。由于IAT所获得的数据呈正偏态,研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对数转换,在转换后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统计处理。
      2.2.2 外显自尊测量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本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分4级评分,总分范围为10~40分。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朗巴克α系数=0.76,表明量表的信度良好。
      2.2.3 社交焦虑测量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ety Scale,IAS)测试被试的社交焦虑状况。此量表由15个自陈式测题组成,受试者在5点评尺(1根本不符合我的情况;5极符合我的情况)上作答。量表分数范围为15(低社交焦虑感)至75(高社交焦虑感),分数越高代表社交焦虑越严重。该量表所有条目与其他条目的总相关系数至少为0.45,克朗巴克α系数超过0.87。
      
      3 结 果
      
      3.1 初一新生的内隐自尊效应 对初一新生相容反应和不相容反应的平均反应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初一新生不相容组的反应时均高于相容组反应时,表明了当把自我词和积极属性词归为一类时,反应快;当把自我词和消极属性词归为一类时,反应慢。对初一新生IAT的相容组和不相容组的反应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初一新生(t=13.01,P[7]在中国被试上所得的结论也是一致的。至于为什么自尊研究中没有发现性别差异,有人提出原因可能在于,男女两性在整个自尊上的因素结构是相似的,但女性在一些因素的得分高于男性,而男性在另一些因素上的得分则高于女性。
      初一新生的社交焦虑存在着班级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与重点班级相比,非重点班的学生社交焦虑更高。根据行为主义理论,焦虑产生于个体未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得到肯定性的强化。由于个体的一些特征、技能的缺乏或环境因素,个体的正强化减少,从而使其活动次数减少,活动次数少又降低了正强化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社交焦虑的产生。当个人在其行为中受到较少的肯定性强化时,容易产生社交焦虑。与重点班的学生相比,非重点班的初一新生受到的肯定性强化少,因而社交焦虑高。
      4.2 初一新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社交焦虑的关系 本研究证实,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相关较低,说明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自我评价系统,这进一步证明了前人的研究成果[8]。
      本研究发现,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相关显著,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相关不显著。根据双重态度模型假设[9],个体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有内隐与外显两个层次,那些由长期发展历程中慢慢形成的内隐态度是相当牢固和稳定的,很难得以改变,而通常易变的只是外显态度。自尊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对自我的-种态度,外显自尊对应于对自我的外显态度,内隐自尊对应于对自我的内隐态度,而社交焦虑大多都是后天环境使然,个体处于焦虑状态时,相应的对自我的部分认知也会相应改变,但改变的这一部分也许只是个体对自我的外显态度,而态度的内核――内隐态度,却由于过度学习、高度自动化等很大程度上依然保持稳定,故相应的焦虑状态通常与个体的外显自尊相联系,而与内隐自尊无关。
      尽管内隐自尊本身并不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但内隐自尊对社交焦虑也不是完全不起作用。我们的研究发现,初一新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程度与其社交焦虑存在显著相关。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分离越明显,即内隐自尊高于外显自尊越多,表现出来的社交焦虑就越多。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个体幼年很早就表现出积极肯定自我的倾向[10],这种本能的需要、倾向随着个体的成长内化为个体的内隐自尊,以帮助个体适应周围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外显自尊就是为了保护内隐自尊,以满足内在的这种自尊的需要。当个体的外显自尊高于内隐自尊时,外显自尊能很好地发挥其对内隐自尊的保护功能,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而当个体的外显自尊低于内隐自尊时,其外在的低自我评价和体验与内在的高自我评价和体验之间便会表现出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最终会导致个体的社交焦虑。
      综上,初一新生的外显自尊对社交焦虑有重要影响。尽管内隐自尊本身并不直接导致社交焦虑,但当个体的内隐自尊高于外显自尊水平时,就可能会出现社交焦虑。
      
      5 参考文献
      [1]纳撒尼尔,布兰登.自尊的力量.北京:知识出版社,2001
      [2]Cheng H, Fumham A. Personality, self-esteem and demographic of happiness and depress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3,34(6):921-942
      [3]牛盾,李海华.初一新生外显自尊、社会支持与气质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2):141-143
      [4]张向葵,田录梅.大学生自尊水平、抑郁状态与状态焦虑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2):139-141
      [5]杨丽珠,张丽华.论自尊的心理意义.心理学探新,2003,23(4):10-12
      [6]Greenwald AC, Farham SD. Using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to Measure Self-Esteem and Self-concep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0,79(6):1022-1038
      [7]Watkins D, Dong Q. Assessing the Self-esteem of Chinese School Childre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4,14(1):129-137
      [8]Bosson JK, Swann WB, Pennebaker JW. Stalking the perfect measure of implicit self-esteem: 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 revisite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0,79(4):631-643
      [9]Wilson TD, Lindsey SA. Model of Dual Attitudes. Psychological Review, 2000,107(1):101-126
      [10]Swann WB, Schroeder DG. The search for beauty and truth: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reactions to evaluation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95,21(12):1307-1318
      (收稿时间:2007-06-09)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