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优秀作文 > 正文

    【分层分类的师德评价体系初探】师德评价体系

    时间:2019-04-16 02:36:33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产生的新观念对传统的教师观念带来了冲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师德问题成为伦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师德评价也成为教育评价工作十分重要的一环。
      师德评价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行为做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普遍都能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在教师评价中大多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师德评价工作的实际效果不令人满意。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师德评价只是一种“花架子”,依旧是重教学实绩轻师德,二是师德评价成为“紧箍咒”,将师德评价看成是对教师的规制。另外,对师德评价仅仅停留在“打分”或学生评价层面,有的学校对师德强行量化,但无法设定具体合理的量化指标。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人员研究和从事师德评价工作,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师德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使师德评价无章可循。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师德评价标准、方式单一无差异性,造成师德评价没有针对性,评价的结果偏颇,不但对师德评价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无法规制师德缺失的现象,反而打消了教师的积极性,使评价背道而驰。
      
      一、挖掘师德评价的问题
      
      1.师德评价研究较笼统、缺乏操作性
      人们在阐述师德评价的原则时,基本上没有具体的解释在实施中遇到阻力时该如何办。理论研究的缺乏针对性,使得在实践工作中,缺乏明确的价值取向,致使关于师德评价的原则成为“空话”,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开展师德评价时,自行其是,没有实质性原则可依的师德评价工作散漫而无效。
      师德评价也没有分层次的讨论,在研究师德评价的方法时,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的论述多于中小学教师的,而且也没有专门的研究区别论述。笔者认为不同的评价方法的使用应区别对待。实践中,对于中小学学生参与对教师的师德评价,与其说是师德评价的创新和改革不如说是一种“花架子”、形式主义,不但对师德评价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反而打消了教师的积极性,使评价背道而驰,有失偏颇。有些中小学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效仿高校的师德评价制度制定了《某某中学师德评价办法》,其核心内容就是将师德的评价权完全交给学生。有的不但没有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树立良好师德的初衷,反而使原本和谐的教师间关系变得紧张,干群关系矛盾日益显露,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极度减弱、教育教学质量明显下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比以前多了……
      2.师德评价过于注重奖惩功能
      目前师德评价的研究,注重评价的奖惩功能,很少关注教师的生活,出现了教师们像当年考学历达标一样重视自己的师德考评结果。这也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
      师德评价本身具有规制和激励功能,在研究和实践中并没有分层有重点地展开。实践工作中出现了重规制轻激励的现象,全国很多地方实行“一票否决制”,大大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甚至给他们沉重的压力。目前,我国并没有有效的师德评价体系,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逐渐形成一种单一的两维目标模型,全国基本上大同小异,一些学校自行操作,甚至在操作上流于形式。如果只是按照目前单一的模式开展师德评价,必将出现师德评价不是走形式,就是出现评价结果与目标的偏颇。
      3.师德评价的时代观较滞后
      虽然有些学者看到师德评价标准的善恶观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在研究中并没有把评价的标准结合素质教育等特点做详细的研究。以前教师加班加点、主科占副科、满堂灌、强迫学生学习、拔苗助长,这一切被视为好的;哪个学校补课越多,哪个教师把学生留得越晚,越被视为敬业;体罚学生、语言尖锐地对待学生,被认为是对学生严格管理,是好教师。然而这一切都大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则是恶的。由于评价依据的复杂性、标准的多样性,师德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无形中都增加了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难度,致使许多学校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教育行为在评价上不一致,甚至有失偏颇。评价标准的善恶观随着时代的更替应该更加丰富,笔者认为师德评价标准的理论研究应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加深。
      4.师德评价模型过分量化,体系不完善
      我国关于师德评价除了出台了关于师德规范方面的要求外,没有师德的可操作性的体系。目前,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普遍都能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师德评价在教育实践中喊起来重要,说起来重要,但做起来、评起来不重要。重教学实绩的评价,轻师德评价。教学实绩的评价易量化,易操作,师德却难以把握。对师德评价仅仅停留在“打分”或学生评价层面,有的学校对师德强行量化,但无法设定具体合理的量化指标。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人员研究和从事师德评价工作,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师德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使师德评价无章可循。一些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自行操作,甚至在操作上流于形式。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深入地研究师德评价模式的合理化,国家和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保障师德评价的有效性。
      研究发现,虽然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建立了各种模型,比较一致的是各种模型都是根据师德的内容,通过权重来得出评价分值。这都对师德评价的实践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笔者发现目前师德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上过分量化。为了取得奖惩的直接依据,现行师德机制和模式往往要求评价结论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因而要求在方法上,较多地倚重定量分析。即使有定性分析的结果也要进行量化表述,以得出表明评价结果等级的数据。由于师德的特殊性,对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更强调分析性方法的运用。例如通过面谈、非正式交流等形式发现教师的真实面,进而发现师德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师德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道德良心和责任心,那么建立相应科学的识别规范和识别系统,就会使得面向师德的评价模型在实践的应用中摆脱一定的限制,真正实现建模的意义及其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二、探析师德评价的对策――构建分层分类的师德评价体系
      
      通过剖析问题,笔者认为师德评价现状之所以令人不满意,最关键的是缺乏有效的分层分类的师德评价体系。正如我们所知,师德评价有规制和激励作用(分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分类)有着不同的职责,其教师所承担的教学育人工作有着独特的特点,不同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以单一的标准去评价师德势必会在实践中产生偏差。因此,构建分层分类的师德评价体系十分必要。笔者根据以上对师德评价的解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构建分层分类的师德评价体系(见下页图表)。
      1.体现分层,以激励目标为主,关注教师生活
      师德评价对于教师的行为具有规制和激励作用,整个评价体系的目标应该是以激励为主、辅以规制。笔者认为作为一项评价机制,最重要的就是从激励层面做文章,关注教师的生活,尽可能地改善教师的生存空间,引领教师在实践中积累情感体验,更多地站在教师的心理角度去考虑问题,给他们以更多的尊重,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拓展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加自由的个性。在思想上善于自我激励,在见识上博采众家之长,在前进中磨练,从而使善良、公正、责任等道德规范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师的真实生活,在感受着师德带来的敬业乐教的愉悦中,自主建构起一份有意义的人生的职业操守。
      2.打破缺乏针对性的评价原则、单一的评价标准
      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师德评价的原则,并且出台结合时代背景和我国素质教育特点的新的评价标准。如果不能在观念层和教育理念层确立起统一科学的师德评价标准,就必然会影响到评价的有效性。根据师德评价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师德评价应在明确方向的前提下,对实践中有冲突的问题制定实施细则,规范和指导师德评价工作有效、公正。另外,设立专门的机构分管师德评价工作。各个学校设专职人员研究和从事师德评价工作,建立起完整的师德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使师德评价有章可循。
      3.体现分类,根据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特点使评价工作差别化
      
      在开展师德评价时要将各级各类学校区别看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理性思考、谨慎操作。当然这就需要在调查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确立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师德评价的方式,深入研究和思考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比例在不同的阶段如何分配和运用,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比如说,由于认知水平不同对于学生评价师德的比例应该有所区别,小学阶段学生评价师德只能作为参考,而高校学生评价是重要依据。而且,对于定性评价也应该根据不同层级确定比例,制定评价的内容,改变“泛泛而评”的现状。由于师德的特殊性,对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更强调分析性方法的运用。例如通过面谈、非正式交流等形式发现教师的真实面,进而发现师德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4.简化评价指标,规范整个评价模型
      目前,整个师德评价模型的指标非常多,评价的流程也十分复杂,应该简化评价的指标,使繁琐的不易区分的项目变得简洁、易操作,使整个评价的机制充分地体现激励性。具体在实施中可以建立教师师德成长档案表,只记录和考核结果中最不满意的某一项评价内容,具体的分数省去,并针对不太满意的项目采用调查、访谈的方法帮助教师改进。同时,考核结果不与教师工资等挂钩,对于考核的所有内容都突出者可以鼓励开设一次诸如以师德为主题的公开课等精神奖励。另外,应废除“一票否决制”。
      总之,理论上,不断挖掘师德评价的内涵,结合时代的变化明确评价的标准,国家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保证;实践中,从师德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果的激励目的出发,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规范师德评价的模式,在操作上避免完全量化,使评价除发挥奖惩功能外,更加关注教师的生活,从尽可能地改善教师的生存空间出发规范并确立整个评价机制,最终建立分层分类、科学、规范的师德评价体系。相信通过理论上的深入研究,实践上的不断探索,师德评价必将在调节教师行为、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