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试题库 > 正文

    现实的功利的反义词 [新中考改革能否超越应试功利之现实?]

    时间:2019-04-16 02:47:04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中考改革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课程改革具有根本性的影响。从1998年开始,教育部启动了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试点。2004年,17个有首批初中毕业生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了中考改革工作。2005年,全国有500多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进行中考改革。在这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的相关文件,以推动和保障这次改革全面深入的实施。那么各地实施新中考有何新举措?成效如何?还面临什么样的困境?本文现根据有关报道介绍的各地做法,予以剖析说明。
      上海:两考合一,把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合二为一,政治、体育学科考试成绩分为四个等级,推优生比例从10%进一步扩大到20%,扩大“零志愿”招生规模。
      主要亮点:一是两考并一考,意在淡化分数。正式设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把毕业考、升学考两考合二为一,由市里统一组织考试。其中,毕业生参加的学业考试科目除传统的语、数、外之外,物理和化学合为一卷,满分120分。思想政治(开卷)及体育学科考试按等第制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分数不计入总分,但不及格者将不能被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区县重点中学录取行。学业文化考试和平时在校成绩总评结果,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
      二是综合评价:使用记录袋,向“素质”看齐。从去年开始使用《学生成长记录册》,通过对学生平时学业状况的过程性关注给予学生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今年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记录,即思想品德与行为素养评价和成长发展“综合评语”记载;各学科的学业成绩记录、学习评价和学习小档案记载;参加专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和班级工作及社团活动的情况记载,以及“个性特长”和获奖记录;体质健康状况和成长记录等。同时,包括学校依据成长记录作出的《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意见》以及初中学校校长对本校优秀毕业生作的《优秀毕业生推荐意见》等。三是中招录取:推优生比例增加,让评价更多元。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推优生”由原来的10%扩大为学校招生计划的20%(其中二分之一或以上面向外区县招生),其中寄宿制学校面向全市各初中学校招生,非寄宿制学校面向学校所在区县和指定的周边区县内的初中学校招生。中职学校国家级示范专业“推优生”为该专业招生计划的5%。区县重点中学“推优生”招生计划控制在学校招生数10%以内,只招收学校所在区县的优秀初中毕业生。“推优生”是综合素质评价各项指标优良,且思想政治和体育学科学业考试成绩“及格”及以上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经“师生民主推荐、领导集体审核、征询本人意愿、校内张榜公示、校长签署推荐意见、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等程序推荐产生。“推优生”免试推荐入学于5月份录取,未被录取的进入下一阶段报考程序。面向全市招生的“推优生”计划,由市教委按名额下达到各区县的各个初中学校,逐步达到比例均衡。2005年“零志愿”招生计划原则上由各招生学校自主确定,下限不得少于学校招生计划的15%,招生录取由1:1.1提高到1:1.2比例差额投档,给学校更多自主选择权。
      开福:考试形式多样化,用等级呈现学业考试成绩,依“资源划等法”将分数转换为等第。学科等级比例设置一致,各等级分值不同;综合素质评价分层分期进行,先进行各维度的评价,然后再综合。建立招生指标分配制度、特长生招生制度、资深教师推荐制度、高中招生学校加试制度等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制度。
      主要亮点:一是提高命题质量:试题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考试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强化平时考查:学科考查成绩、教师评定成绩和学生互评成绩,每学期每科的相应等级都赋予一定分值和权重,相加计算。如学科考查成绩权重为0.5、A等5分、第一学期占40%,七八年级分别占30%,九年级占40%,日常素养总成绩按各个项目成绩相加排序评定,A不超过40%,B、C分别不超过30%。三是部分综合素质评价项目,按“区评价小组抽样测评树立‘标杆’――校评价小组测评――抽样核查”三步程序进行操作核定比例。四是按资源划分学业等级和分配比例:依据历年中招情况进行模拟的结果,将长沙市三类不同的高中资源,分三批进行高中招生录取,以第一批次录取的学生总数的110%-120%作为指标,用于划分各门学科A等的学生数;以第二、三批次录取的学生总数的110%~120%为指标,划为B,c等。根据前三年招生录取数据的分析和多次模拟结果,各门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文综)的等级比例设置分别是:A等5%;B等18%。c等47%;D等24%;E等6%。综合素质评价与中招紧密挂钩,从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以及特长鉴定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北碚:“减少考试科目”,学业成绩以等级制和分数制呈现,毕业用等级制,升学用分数制。综合素质评价不同项目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研究性学习能力A级设比例限制。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化学、政治、历史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听力、实验操作考试。其中政治、历史作为高中招生的入围条件,达到合格水平即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和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作为学校考试考查科目。校内组织的考试和考查,由学校提出考试和考查科目说明,经区教委同意后,自行组织考试和考查、评卷及成绩报告。学业成绩以等级制和分数制呈现,等级具体划分为A级为优秀,B级为良好,C级为合格,D级为不合格。不合格学生可获得一次补考机会。毕业用等级制,升学用分数制,解决毕业与升学的矛盾。
      主要亮点:一是一次考试,两种结果呈现形式,满足毕业升学两种功能;二是综评结果不同评价项目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等两方面采用“合格”与“不合格”的方式呈现,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研究性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实行A(优)、B(良)、c(合格)、D(不合格)四级评定。研究性学习能力A级限制,市级重点不高于本校毕业生的50%,其他不高于本校毕业生的30%。
      三是全部评价均采用信息技术 手段在计算机上完成,教师设有评价权限,自动生成结果,提供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
      青岛:学业水平以分数和等级两种形式呈现。考试总成绩作为高中录取的主要依据,等级作为毕业资格认定依据。优秀学生推荐直升录取。学业水平测试由考试科目、会考科目和考查科目三部分组成。考试科目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含口语)、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七个科目。在九年级进行,考试结果同时以分数和等级两种形式呈现,考试总成绩作为高中录取的主要依据,等级作为毕业资格认定依据。结合不同学科近三年来考试成绩的分布情况,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确定2004年青岛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的等级划分比例如下:语文、政治、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A等(优秀)20%、B等(良好)40%、C(及格)35%、D(不及格)5%。此等级的划分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学业水平位置,避免了因命题等方面的不平衡对学生学业水平认定的影响。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高中录取的主要依据(按分录取),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作为高中录取的重要参考。高中推荐直升录取200名,不仅是学习尖子而且全面发展,学生干部居多,多具有音乐、美术、书法等特长,不参加中考,视为初中合格毕业。
      主要亮点:综合素质评价实行发展性评价,包括平日评价、每学期阶段性评价和初三毕业综合素质评价。平日评价以“成长纪录”为载体;阶段性评价以《学生素质发展手册》为载体;综合素质评定以《综合素质评价表》为载体。
      潍坊:“一把尺子变多把”,平时表现与高中招生“硬挂钩”,高中自主招生。潍坊市在去年中考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今年中考招生不再由教育局按照分数划线,而是由高中学校根据自己的招生条件录取。比如,除了参考学业等级、综合素质评定等级外,潍坊一中对特殊才能展示等级为A的学生破格录取,对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生可以降低学业成绩一个等级录取。潍坊二中则强调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必须满15学分。潍坊七中强调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必须达到考查合格。全文中学录取坚持语数外、理化、政史地生等值原则。东明中学在同等条件下参考学生综合素质等级,对有特长的学生,其学业等级最低的一科提高一个等级录取。毕业前对学生在初中三年的道德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六个方面进行评价,形成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然后学生对自己三年来的标志性成果汇总整理,经过公示、确认后,填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信息卡”。报名时,学生将学业水平考试等级、综合素质评定等级、初中学生综合素质信息卡一并报送志愿学校。高中学校学业水平考试等级、综合素质等级,特殊才能展示结果、标志性成果认定结果等作为依据,对初中的评定进行认定决定录取结果。这样一来,使家长选择学校变得理性,各有各的标准,各有各的条件,促使家长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选择学校。有40多名学生因为综合素质突出考上了心仪的高中。
      主要亮点:招生学校高度自主,评价方法多样,综评与招生“硬挂钩”。此办法产生了强烈反响,首先是初中学校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最明显的变化是活动比以往增多,许多学校恢复了校报、校刊,还有的学校为有特长的学生配备了辅导教师。学生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家长也开始关注孩子多方面的发展,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各项活动,现在家长常挂在嘴头的是:“我的孩子综合素质怎么样?”
      海口:考试制度体现课改精髓,单独命题,二考合一,等级评分,考前填报择校志愿,综合评价作为录取依据。建立了统一的初中学业考试制度,就实行单独命题,计分方法将百分制分数转化为等级制,综合素质评价只有达到“良好”以上才能被重点中学或省、市县一级学校录取。  主要亮点:“超量给题”,自主选答。试卷按指定完成量的120%设置,有难度相同、分值相同的试题供,也有难度不同、分值不同的试题,还有分值相同但考点不同的试题供选择,中考试卷有机地将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结合,四大特性为学生自主发挥提供了广阔空间。
      灵武:建立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基本政策系统,二考合一,考试分为三个板块,实行等级择优录取。
      主要亮点:建立比较完备的十项制度:1为了减轻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负担,将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二考合为一考,得到了社会的肯定。2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评价与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锁定为三块,即:考试形式的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历史与社会5门课程;考查形式的科目为艺术、体育与健康、思想品德、综合实践、科学实验操作和英语口语;评定形式的内容为学生日常素养,含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考试项目集中统一组织,考查项目统一安排、分组分时进行,评定项目平时收集、集中审查评定。3为了淡化和弱化分数给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可能带来的压力,模糊评价与考试成绩的区分度,将评价与考试成绩确定为四个等级,即答题、考查或评价正确率或合格率在80%及以上为A,70%~80%(含70%)为B,60%~70(含60%)%为c,60%以下为D,同时实行等级择优录取。4,为了保证学校的权利,兼顾特长学生和鼓励学生拔尖,给毕业学校以一定的推荐比例,给招生学校一定的自主招生权。5为了保证农村学校和民族聚居区学生的升学比例,办好回民中学,保证民办学校的生源,灵武一中、灵武回民中学划片录取,灵武英才学校(民办)依学生志愿录取,但都不得突破下达指标。6为了挖掘学校的办学潜力,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灵武一中、灵武回民中学根据“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规定招生择校生。7为了保证质量,灵武一中、灵武回民中学自主招生的学生,须由学校加试后方可录取。8为了保证评价与考试的公正、公平和透明度及学生和家长的权利,规定学生或家长对考查等级、日常素养评定等级有异议时,可申请复查复评,也可申诉。9比照国家大中专招生的有关规定,对少数民族、教师子女、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考生予以照顾。10招生部门统一录取和招生学校自主录取的学生,其地位和待遇一律平等。
      杭州:降低试题难度,增加综合素质评价,以综合素质测评等级作为前置条件。高中招生录取条件:A、学业考试成绩(含加分);B、综合素质测评等第,C、综合评语;D、《学生成长记录册》。录取时以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纪录册》作为必备条件,以综合素质测评等第作为前置条件,根据学生所填报志愿,按初中毕业生学业 考试成绩(含加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死读书的“书呆子”行不通了,升学竞争淡化了,综合素质高的学生群体成中考改革的最大受益者。2005年余杭、北仑、义乌3个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已经进行了中考改革,从2006年开始,包括杭州在内的全省48个省级课改实验区将进行中考改革。明年各类高中招生办法增加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录取的前置条件;扩大提前招生的范围和数额,约有1/3考生可直接进入高中;试题难度系数由0.7调整为0.72左右。这是明年将参加新中考的杭州两万考生要面对的三大变化。
      广州:把综合表现评价纳入中考评价体系。作为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东山区,今年首次把综合表现评价纳入中考评价体系,评价的过程全部在网上完成,5个学生评委、6位任课老师以及班主任的评价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学生最终的综合表现评价。教师评价中任课老师占40%,班主任占60%,除了少数特例以外,学生分数和态度一般成正比。综合评价使以前表现比较差的学生有所改变,努力补救。
      武汉:综合素质考评列入中考成绩,初一新生开评。今年武汉江岸区,江汉区、焙口区、武昌区和新洲区5个城区的部分学校,将对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考评”,满分为20分,其中思想品德考评为8分,“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考评为7分,个性特长展示为5分。具体考核指标包括社会实践、学习习惯,行为规范、身心健康、孝亲敬长等12项内容。考核程序包括个人申报、学生自评、学生评议、教师评价和评价反馈等。此外,还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如评定结果公示,学校、个人弄虚作假受罚等,以确保综合素质考评的公开、公正。综合考评结果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体育素质考评结果,合并成为学生的中考成绩,并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依据。
      南京:三级考试。2005年对初三毕业生学业实行三级综合评价。在市级评价中,语数、外各120分,物理、化学各100分,政治80分,体育30分,录取以考试科目成绩与体育等级记分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主要依据。区级评价的科目为英语听说,30分,也是用A、B、C、D四个等呈现。校级评价为初中毕业生素质发展评价,以A、B、C、D四个等呈现。命题高度关注新课标,采取长流水,不间断,台阶密,坡度小的策略推进。
      这次改革,国家高度重视,组织准备非常细致和严密,综合整个工作过程、效果和各方面反映看,改革管理到位,进行比较平稳顺利。有的地方在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成绩等级呈现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意义不容低估。特别是一些学校、家长、教师思想观念目光不再只聚焦在学科考试分数上,开始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开始意识到各门课程的学习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开始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和真正的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中考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主要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基本没有突破“以分数为中心”的原有中考模式
      
      有的地方虽然在学业上实行了等级表达方式,但还是由精确的分数转换过来,一旦出现争议仍以原始分数为依据,有的变通为以等级划段,以分数排序录取,增加了分数等级转换环节;有的干脆仍然沿用分数呈现。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迫于社会压力,怕出了问题说不清,为稳中求改。其负面作用是,自己作秀,有应付之嫌。因为,学业成绩以等级呈现,根本目的是淡化分数,强化非纸笔测试作用,给综合素质评价实质进入留出空间,在实质上改变单纯以文化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唯一标准的机制。现在看来,还没有达到原有设定目标。
      
      二是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不到位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这次中考改革的重要突破点,各地都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但多数地区只是作为参考,把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定得比较宽松,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得A或B,其在中招录取中的作用没能很好发挥。虽然也有少数地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与升学实行了“硬挂钩”,所占比例也很低,并且是提前按指标划定等级人数,各等级与学业成绩成正相关给出,基本上还是一好百好,或者降低综合素质评价区分度,“淡化”其影响。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考试、评价和升学录取的重要方面,旨在引导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转移到真正提高素质的轨道上来,多维评价,让学生自信,充分挖掘学生各个方面的潜能,它的进入本来难度就很大,再去淡化,就可能失去意义。其负面效应是,综合素质评价“空洞化”,有劳民伤财之嫌。
      
      三是重心没有着力探索和构建科学的中考评价指标体系。整个改革仍然处在低水平的初级应对状态
      
      如有的地方把一些国家课程规定的学业评价,划归到综合素质评价,有的仍然用考试的办法得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保证公正,有的只是通过各主体测评产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有的则机械地规定迟到几次、进几次游戏厅得什么等级等。其负作用是,漏洞颇多,信度不高,难能坚持。中考改革已摸索和准备多年,到了制度建设的时期,核心是加紧建立中考评价管理体制、考试评价标准体系和选拔分流机制。必须加紧在提高学业考试命题质量的同时,参考借鉴国外综合素质、实践能力评价技术和模式,建立我们自己科学的高信度的考试评价标准和刚性的综合录取选拔机制。否则,中考改革将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更关键的是中考改革面临着现行体制下短时间难以突破的困境。考试与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我们试图通过改变考试科目设置和调整命题方式来检测学生能力和水平时,教学活动就可能采取了与初衷相违背的对策,当我们试图在考试成绩之外,提出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参加社会实践的鉴定要求时,不高的社会诚信度就会对评价的公平产生严重干扰。理论与实践的鸿沟,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操作与机制之间的裂痕,现实功利、生存竞争、大众文化的冲击,使中考改革问题丛生。中考改革如何既把握和顺应社会需求,又遵循教育规律,超越功利现实,需要我们继续做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富于智慧的抉择。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