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诗词鉴赏 > 正文

    受众的接受动机有哪些_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受众收视动机分析

    时间:2019-06-03 02:27:59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和南非世界杯的电视转播为例 ,对体育赛事电视转播受众的收视动机进行分析。在强制式解读和协调式解读的语境下,受 众的收视动机主要可以分为情感动机、认知动机、行为与社会动机三大类。在对抗式解读的 语境下,受众还有相应的收视动机。
       关键词: 电视体育转播;受众;收视动机
       中图分类号: G80-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 1007-3612(2011)05-0026-05
      Research on Television Sports Broadcasting Viewer’s Motivations
      
      WEI Wei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 Chengdu610041, Sichuan China)
      Abstract:Documentary and logical methodologies a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viewer’s motiv ations of television sports broadcasting, as examples of 2010 Vancouver WinterOlympic Games and FIFA World Cup South Africa broadcastingUnder contexts of d ominant and negotiated reading, three categories, namely emotional,cognitive , behavioral and social motivations are includedUnder context of oppositiona l reading, some other motivations involve accordingly.
      Key words:television sports broadcasting; audience; viewer’s motivatio ns
      
       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CSM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北京奥运 会期间, 收看了CCTV奥运赛事转播的中国内地受众达到11.2亿人,占全国电视总人口的92%。[ 1]北京奥运会后,体育赛事电视收视热潮不减。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和FIFA南非世界 杯上,中央电视台的转播先后在国内掀起了收视高峰。
      在国内有关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学术研究中,对节目本体的研究一直是热点和重点,但对受 众的研究却一直乏善可陈。受众对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卷入涉及到接受动机的范畴。 一般来说,受众在欣赏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时的心理动机可分为情感动机、认知动 机、行为与社会动机三大类,但部分受众有时会对转播采取对抗式的解读,因而生成相应的 心理动机。笔者以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和南非世界杯的电视转播为例,对受众的收视动机进 行梳理。
      
      1 体育受众的情感动机
      受众欣赏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过程中,情感上得到的愉悦或失落是其显性的收视动机。 因为普通受众在观看赛事转播时,总会在对阵的运动员或运动队中寻找自己情感归属的“主 队”,另一方则成为“客队”。这种情感的不对等释放有时较为明显,如在本国运动员与其 他国家运动员之间的较量中;有时却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例如在两个非本国运动员或运 动队之间进行比赛。体育文化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倾向理论”。[2]在“倾向因 子”被充分激活后,受众的各种情感动机得以彰显,其中最直观的是娱乐动机。
      1.1 娱乐动机是体育受众情感动机的基础 多数学者在研究受众的欣赏动机时,都不可避 免地把娱乐动机放在显著位置。竞技比赛总会分出输赢,比赛结果自然而然地将受众划分为 两个阵营:胜利者和失败者。如果胜利者恰好是受众心目中的“主队”,失败者是“客队” ,那么受众收视的愉悦感会大大增加,相反则受众的沮丧情绪可想而知。在温哥华冬奥会短 道速滑女子3 000 m接力决赛中,中国运动员孙丹丹在比赛途中遭韩国运动员金敏晶小动作 干 扰。比赛结束后,紧随韩国队冲线的中国队队员难掩失落,随后澳大利亚籍裁判休斯的改判 使对团队金牌渴望已久的中国教练员和运动员们欣喜若狂,广大中国受众也在目睹这一戏剧 性的结果后转忧为喜,娱乐动机得以完全释放。当然,对于韩国受众而言,该动机受到压抑 ,甚至有激动的韩国体育迷声称要炸掉澳大利亚大使馆。
      娱乐动机的表征可以是多层面的。例如,风格迥异的体育解说也能给受众带来别样的感 受。在南非世界杯转播中,CCTV解说员贺炜在英格兰与德国队的转播中表示,“这是牵动人 心的45 min,总有一支球队离开,这场比赛将成为我们记忆中的永恒财富。等我们老去的时 候,在壁炉边抱着自己的孙子,一定会跟他们讲起今天的英德大战”。解说员略显煽情的情 感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催动了受众的适当回应。根据网络受众调查,这段解说带给受众的娱乐 感受是以正面为主的,贺炜被誉为“诗人解说”、“知识帝”,成为了南非世界杯后炙手可 热的足球解说员。拉美国家和地区的解说员则需要通过长调gol来取悦受众,尽管这并无多 少新意。
      那么,娱乐动机的释放点如何分配?是否目睹最喜爱的运动队取胜可以导致最大幅度的 愉悦感?通过对这一假说的实证研究,部分学者证实,受众最强烈的愉悦感正是来自于目睹 自己最钟爱的运动员或运动队击败自己最不喜爱的对手;最大的失望或负愉悦感来自于最喜 爱的运动员或运动队被自己最不喜爱的对手击败。[3]南非世界杯1/4决赛荷 兰队击败 巴西队的比赛,不仅使巴西球迷,也使国内热爱巴西队的中国球迷异常失望,就此产生对荷 兰队略显凶狠打法的反感情绪。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世界杯决赛结束后。荷兰队之后的每个 对手都成为了多数巴西队拥趸支持的对象。在此,娱乐动机有了另一种渠道的释放。
      1.2 积极压力动机是维持体育受众新鲜度的保障 除了娱乐动机以外,在欣赏赛事转播时 ,受众倾向于接受由不断提升的精彩和刺激场面带来的积极情绪影响,这可以使他们长时间 对赛事转播保持兴趣。有学者将这种动机称为“积极压力动机”。[4]在积极压力 动机的驱 使下,受众还有可能亲身参与这项运动,或参与该运动的博彩和与运动相关的电动游戏中。 虽然中国队无缘本届世界杯,但国内关注的热情仍然高涨。根据国际足联公布的数据,阿根 廷与德国队的四分之一决赛,仅在中国就吸引了5 200万观众,创下了本届世界杯单个国家 观 众收看单场比赛的人数纪录。世界杯期间的足球彩票销售情况也较平时火爆。根据国内部分 媒体调查结果显示,世界杯结束后,甚至还有不少人一时难以适应没有世界杯的生活。这些 表征都是积极压力动机带来的结果。
      曾有研究表明,收看体育赛事电视转播可以导致受众兴奋度的提升。受众会在收视过程 中持续感到兴奋、刺激,血脉贲张、面红耳赤。这很可能是由于体育赛事结果的不确定性造 成的。世界杯小组赛美国队在最后一刻绝杀阿尔及利亚队,力压英格兰队以小组第一出线, 戏剧化的过程和结果提升了受众的积极压力动机,使美国队在八分之一决赛中与加纳队的交 锋吸引到了远多于小组比赛的美国国内受众。事实上,南非世界杯上的多场“绝杀”和点球 决胜的赛事都在一定程度上催动了受众的积极压力动机。
      有学者通过对难以预料结果的职业拳击比赛和经过预演结果可预期的职业摔角比赛进行 对比研究发现,比赛中的连环悬念会令受众感觉无比紧张却又愉悦,反之则完全没有效果。 [5]在冬奥会上,东道主加拿大冰球队实力强大,只有在遇到劲敌美国队时才会遇 到一定的 挑战。因此,只有在与美国队的比赛时,加拿大受众才会因为胜负悬念感受到来自紧张后的 愉悦。进一步的实验还证明,这种悬念设置的效果随性别不同有较大差异。悬念越大,比分 越接近,男性受众感觉越兴奋刺激;对女性受众而言,悬念过大令她们感到痛苦。[6 ]也就 是说,相对于女性而言,“积极压力动机”对男性的作用更为积极明显。虽然数据的获取来 自国外的实证研究,但这些研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国内。在观看世界杯转播而导致 中风和死亡的人当中,男性人数数倍于女性就是有力的佐证。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积极压力动机”与受众的教育程度等因素关系不大,但与受众是 否欣赏团队比赛关系密切。[7]收看集体球类比赛的受众受“积极压力动机”的影 响更趋明 显。据加拿大和美国收视公司调查结果显示,温哥华冬奥会收视率最高的项目是加拿大队与 美国队的男子冰球决赛转播。在许多欧洲和南美国家,南非世界杯决赛的收视人数超过了北 京奥运会的绝大多数个人项目的比赛场次。
      1.3 自尊动机可望明显提升体育受众的自信心 第三类情感动机来自于赛事欣赏结束之后 。有研究表明,部分受众在收看完体育赛事电视转播后自信心获得提升,自尊感明显增强。 [8]具体来说,亲眼目睹自己喜爱的运动员或运动队获得胜利会提升受众的自尊感 ,并在日常生活中显著增添自信心。中国运动员周洋在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 500 m决赛中 ,以一抵七、奋勇夺冠的事实让国内不少年轻受众实现了自尊动机,获得了心理上的愉悦感 。
      曾有学者对收看篮球比赛转播的受众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看到自己喜爱的球队 获胜后的受众会在收视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心理、情绪等方面的表现明显比看到自 己喜爱的球队失利的受众积极。[9]同理可以推论,中国的近邻日本队和韩国队在 南非世界 杯上表现不俗,纷纷杀入16强,使日本和韩国国民的自尊动机被充分激活。这可能在潜移默 化中也影响同属东亚的中国人,证明东亚足球未必大幅度落后于欧美球队,未必全方位落后 于非洲球队,令部分国人对中国足球的未来重拾信心。
      实证研究还证实,自尊动机在不同的受众群体中有不同的效果。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 的效果更为明显。学历越高者,自尊动机的效果越不显著。因此,对于自信心不强和学 历不高、社会成就感偏低的人群而言,欣赏中国冬奥短道速滑健儿摘金夺银的画面,欣赏自 己钟爱的西班牙队在世界杯上摧城拔寨,对他们在一段时间内自信心的提升和调整心态是有 积极作用的。
      1.4 逃避动机是体育受众摆脱现实压力的重要原因 情感动机中的前三种动机亚型都与“ 倾向理论”息息相关,受众在收视过程中有接受娱乐的动机,有经历积极压力的动机,也有 提升自尊感的动机。此外,还有部分受众欣赏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 力,即“逃避动机”。
      今天,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较之以往大大加快,一部分人对现实生活充满恐惧 和无助。渐渐地,部分人发现,摆脱现实压力的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沉浸在电视节目里,成 为“沙发土豆”族中的一员,体育节目尤其具有替代现实的效果。虽然世界杯期间的多场精 彩赛事于北京时间凌晨进行,虽然不少受众还有正常的学习工作,但他们仍然坚持夜间收视 ,其中也有逃避动机的缘由。
      从重复的高强度工作中小憩片刻,收看体育赛事,是解除疲惫、重新获得工作动力的好 方法。国外有研究表明,大约五分之二的体育迷收看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是为了逃避现实。� �[1 0]国内虽无明确的调查数据,但受众通过欣赏冬奥会、世界杯,摆脱生活中的压抑,逃 避现 实的动机是可以预期的。在世界杯期间,日常工作压力较大的白领收视时间显著增加,有些 人甚至请年假专门收看半夜进行的比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逃避动机。当然,相当一部 分受众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收视时的逃避动机。
      此外,还有国外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男性的逃避动机远远高于女性 ,收看个人项目的比 赛 比收看集体项目的比赛逃避动机更高。[11]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男性承受的社会 压力高于女性。据来自各国的媒体报道 ,本次转播世界杯的电视媒体有不少都刷新了体育 赛事电视收视的新纪录。在本国有重要赛事进行时 ,不少国会议员、办公人群纷纷停下工 作收看比赛。显然 ,其中不少受众启动了自己的逃避动机。
      
      2 体育受众的认知动机
       2.1 学习动机是体育受众认知体育赛事的基本动因 学习动机源于受众总是通过欣赏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来了解有关运动员和运动队的信息。深度 体育受众往往希望自己成为相关体育项目上的“百科全书”。在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时,解说 员的话语和字幕总会不断提示有关运 动员和运动队的数据和信息,这是吸引这部分受众的关键要素。因此,学习动机就成为这部 分受众重要的收视动机。
      另一方面,部分中度和浅度体育受众有时也会被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所吸引。他们通过收 看转播来加深自己对体育的了解,这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学习动机。只要这部分受众经常收看 某个特定项目的赛事,就会逐渐成为该项目的“准体育迷”、体育迷,他在认知层面上的动 机就会上升到前文所述的深度体育受众的学习动机模式。例如,在国内,温哥华冬奥会之前 ,多数受众对冰壶运动的了解仅限于这是一项类似“擦地板”的游戏。由于CCTV的议程设置 ――冰壶比赛的大量转播,不少边缘受众开始逐渐关注并喜爱这项运动。到冬奥会结束时, 已有一批受众跃升为中度受众,并有继续向深度受众发展的趋势。世界杯期间更是典型。不 少平日很少接触足球转播的受众,通过世界杯转播逐渐熟悉足球比赛的规则和各国球星,世 界杯后已成为具备一定足球基本知识的“准球迷”。
      此外,部分受众通过体育赛事电视转播,还学习到了不少收视的伴随行为。例如,一些 体育迷无论在现场、露天广场、酒吧还是在电视机前欣赏国家队比赛时都要穿上与国旗相映 衬的队服,脸上涂抹国旗的图案,这是在赛事转播中受到了其他球迷的启发从而展开的一种 学习行为。
       2.2 美学动机普遍能激发受众的正面欣赏效果 部分受众欣赏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是由于竞技体育的美学价值。加里•史密斯认为,“完美的 体育竞技表演是伟大的艺术”。[12]也有 部分学者将运动员的临场即兴发挥比喻为爵士乐表演。一般来说,体育赛事转播的美学动机 总能激起受众的正面欣赏效果。
      不过,不同体育项目激发的美学动机大相径庭。足球、篮球等强对抗项目似乎激烈有 余优雅不足。但谁也不能否认,南非世界杯上麦孔的零度角抽射破网、本田圭佑的电梯式 直接任意球破门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自然随性之美、意外之美,这足以企及艺术的至高 境界。当然,通过打分来评判高下的技巧类项目的美学价值更大。比如冬奥会上的花样滑 冰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等。在这些项目上,运动员的表演即使与舞蹈戏曲演员所展现 的艺术美相比亦不遑多让。受众被这些项目所激发的是一种高端的美学动机。
      美学动机上的性别差异是比较明显的。有学者曾对电视转播的25个体育项目进行了实证 研究。项目按照竞技类型被分为暴力组、优雅组和危险组三个组别。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对 优雅的技术类运动项目如体操、花样滑冰和网球项目带来的美感更为接受,而男性对足球、 美式橄榄球和拳击等强对抗和暴力项目更感兴趣。[13]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在收看 南非世界 杯的国内受众中,男性受众应当远高于女性受众。多数女性则可能对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的 兴趣更为浓厚。世界各国的情况基本类似。
      
      3 体育受众的行为与社会动机
       3.1 释放动机是体育受众行为与社会动机的首要原因 目睹自己喜爱的运动员或运动队获 胜可以使受众的愉悦感大为增加。但还有一部分受众,无论自己支持的运动员或运动队胜负 与否,都能够从体育赛事电视转播中得到情绪上的释放。这种情绪释放使受众,尤其是深度 体育受众在不知不觉中对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成瘾。他们在没有转播的时间里如坐针毡,在比 赛即将到来之前充满期待,比赛转播结束后又开始期待下一轮的情绪释放。温哥华冬奥会的 成功转播使部分受众成为冬季冰雪项目的深度受众,他们等不到4年后的索契冬奥会转播, 迫切期望电视媒体增大对花样滑冰、冰壶和短道速滑世界锦标赛的报道量。世界杯长达1个 月的收视习惯,让部分受众开始对随后即将展开的欧洲各国足球联赛同样充满收视期待。
      在感情的宣泄上,受众不仅仅表现为单纯的收视行为,还有欣赏赛事转播时从事其它带 释放动机的行为,例如喝饮料和吃零食等等。此外,他们还会随着自己支持的球队的胜利而 鼓掌、尖叫,或随着自己支持的球队的失利而叹息、跺脚,或对运动员的拙劣表现、教练员 的布阵不当或裁判员的错误判罚大声叫骂。尽管尚无研究确切表明受众的释放动机能够到什 么程度,但不难估计的是,这种能量的释放可能是不可小觑的。
      3.2 陪伴动机是“体育邂逅者”结伴收视的动因 陪伴动机是行为与社会动机中一个不可 忽视的因子。体育学者洛伦斯•温内尔等认为,在所有的电视节目类型中,体育赛事转播是 最能够激发受众话语交流行为的节目类型。[14]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公共场所欣赏, 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总能为受众提供一个适应交流的平台。
      有学者将与受众一同欣赏体育赛事转播的陌生人称为“体育邂逅者”。[15]他 们认为, 在欣赏体育赛事转播时遇到的受众伴侣类似于外出旅行的碰上的同路游客。二者间可以进行 有针对性的话语互动。不同的是受众与“体育邂逅者”之间有着更为接近的兴趣爱好,有着 一套大家可以相互解读的“话语系统”,可以在比赛的暂停时间、半场休息时间和广告时间 展开有关比赛的各种话题,而且,“体育邂逅者”模式是公共话语中为数极少的允许在友好 气氛下有非一致意见存在的语境之一。“体育邂逅者”之间即便存在些许不同见解,彼此也 不容易发生矛盾,因为大家的关注点都在比赛转播上。假设受众是在酒吧里与其他陌生人一 道欣赏冬奥会或世界杯的转播,那么情感上接近的诉求会使受众在陪伴动机的作用下有明显 的慰籍感和满足感。世界杯期间,国内大量受众聚集在露天广场、酒吧、餐吧等公共场合, 体验与他人共享胜利共尝失利的滋味,即是陪伴动机使然。
      3.3 群体隶属动机是多数深度体育受众收视的重要原因 在陪伴动机之外,群体隶属动机 也是受众欣赏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受众在收视过程中,会对其中的一方 产生明显的群体归属感,从而产生“我们”和“他们”两大阵营的差异。深度体育受众的归 属感尤其强烈。
      归属感可能会呈现出不同层次。比如,比赛会将对阵的双方按照学校、社区、城市、国 家甚至是大洲区分开来,受众根据这种划分标准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群体归属。冬奥会是 以国家和地区来进行比赛的,受众会根据自己的地域归属明晰自己的情感倾向。中国受众很 自然地对中国代表队投入格外的情感倾向。如果受众的身份是多元的,群体隶属感不明确, 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情感倾向。例如,加拿大籍华裔可以将情感偏向中国短道速滑 运动员,也可能倒向加拿大运动员。如果比赛让受众无法产生群体归属感,则更多的是从美 学动机出发去欣赏比赛。比如中国观众欣赏南非世界杯的比赛,基本上是根据自己对国家、 球队和运动员的喜好产生情感倾向的。只是由于之前各类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和球迷对球星 的追逐欲望,倾向于巴西队、阿根廷队、意大利队和德国队等球队的数量可能偏多一些。
      3.4 家庭动机是多数非体育受众介入收视的重要原因 不能忽略的是,部分受众欣赏 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是为了同家庭成员一道度过时光。典型的是,世界杯比赛期间,国内许多 女性 并不是真正对比赛本身感兴趣,她们收看比赛的重要动机是陪伴自己的爱人,以表示对其爱 好的尊重。事实上,由于普通男性收看电视的时间非常有限,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是夫妻间能 够共同欣赏的为数不多的节目类型之一。有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动机是已婚和有子女的个体 受众收看体育转播的重要因素。还有学者证实,家庭动机与受众的年龄有着密切的联系,年 龄越大家庭动机越淡薄。
      此外,有国外研究结果证实,在男性欣赏比赛时,有相当数量的女性是一边从事家务劳 动一边陪伴收看。[16]对此,社会学家的解释是,由于婚姻中的双方在社会分工中 的不同造 成了这种习惯差异。在日常生活中,男性往往显得更主动更有竞争力。他们接触电视的时间 较少,大型体育赛事转播往往是他们不愿意错过的节目类型,因此在与妻子的频道竞争中经 常能够处于上风。这可能是世界杯期间比赛收视率异常高的原因之一。
      还有调查研究显示,处于家庭动机收看赛事转播有利于家庭的和谐相处。由于男性普遍 觉得霸占电视收看赛事转播对配偶是一种刺激,因此女性往往会从中得到婚姻关系中更多的 支配权。[17]
      3.5 经济动机是部分彩民介入体育收视的原因 除了以上几种动机以外,还有部分受众欣 赏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原因是经济投资。今天,由体育赛事结果催生出的博彩业正成为朝阳 产业,其增长势头令人侧目。2000年,仅美国的赛马、赛狗和回力球比赛的现场博彩码洋就 达到了40亿美元,网络码洋超过22亿美元。2004年,美国NFL职业美式足球的总决赛超级碗 一场比赛的胜负盘就达到8 100万美元。[22]虽然在世界杯进行期间,国际足联对 地下博彩业 进行了严密监控,但还是有许多博彩机构对各项比赛开出了盘口。国内部分受众通过赛事转 播来了解适时战况,希望能够从中得到由足彩竞猜带来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经济动机是 这部分受众介入体育收视的重要原因。
      
      4 体育受众的对抗式解读
      之前对受众的分析有一个逻辑起点,即受众对赛事转播进行了完全依照制作者意图展开 的强制式解读或协商式解读。考察这部分受众实际从赛事转播中得到了什么就显得十分必要 。
      4.1 纠错动机是部分年轻受众不可忽视的收视动机 部分年轻受众,尤其是网络的密切接 触者,对于赛事转播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怀有期待感。为了成就自己的纠错动机,他们把转播 置于高倍“显微镜”的窥视之下,甚至采取录像和回看网络视频转播的方式仔细检查。
      这部分受众纠错的主要范围包括转播中的镜头切换、字幕错误等,不过最为集中的还是 解说员出现的口误。在国内的许多网站上,都有“细心”的专家和网民精心罗列出世界杯转 播中解说员出现的各种语误,分别列为种种语录。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群受众的纠错动 机,也因对所谓“权威”的纠错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得到成就感。
      4.2 情色动机是吸引部分非体育受众介入收视的动因 情色动机本应列为认知动机中的美 学动机亚型。但由于其与制作团队期待的解读初衷相去甚远,与主流意识形态所期待的解读 背道而驰,因此基本上可以归入对抗式解读的范畴。
      情色动机可以定义为受众放弃欣赏激烈的竞争和对抗,将注意力转而集中于运动员的身 体美。例如,在冬奥会比赛转播中,大批媒体将注意力集中于最美丽的女运动员评选,无视 运动员在赛场内外的付出。在意见领袖的指引下,部分受众也将运动员的身体之美作为赛事 欣赏的主要出发点。例如,纠缠于金妍儿是否进行过整容手术,芬兰花样滑冰选手科尔皮的 形象如何完美,单板女王布雷勒如何性感。在世界杯比赛进行期间,球星们的出众表现使自 己的身体得到了被广大受众“凝视”的机会,罗本的半裸照片成为了各大媒体集中捕捉的镜 头,不少球星色彩斑斓的纹身更成为了赛事叙述的重要噱头。
      4.3 批判动机是专家学者收看赛事转播的重要原因 专家和学者欣赏赛事转播的一个重要 动机是展开学术批评,尤其是进行批判研究。带着挑剔的眼光注视赛事转播,使学者们每每 在重大赛事转播后斩获颇丰。专家学者的视角往往集中在赛事转播的深层结构,从近年来欧 美各国的研究来考察,主要以性别偏见和种族偏见研究为主。专家学者这类特殊的受众会利 用各种学科方法对赛事转播进行全方位的剖析。温哥华冬奥会结束不久,美国、加拿大、英 国等国的相关研究陆续问世。世界杯进行期间,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就有相关的研究机 构对赛事转播展开即时研究。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陆续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面世。
      
      5 结 论
      体育受众在介入体育赛事电视转 播的观赏行为时,可能存在强制式解读、协调式解读和对抗式解读等三种情形。在强制式解 读和协调式解读语境下,体育受众的心理动机主要表现为情感动机、认知动机、行为与社会 动机。情感动机可以分为娱乐动机、积极压力动机、自尊动机和逃避动机。在情感动机中, 娱乐动机是体育受众基础;积极压力动机是维持体育受众新鲜度的保障;自尊动机可望明显 提升体育受众的自信心;逃避动机是体育受众摆脱现实压力的重要原因。认知动机表现为学 习动机和美学动机。学习动机是体育受众认知体育赛事的基本动因;美学动机普遍能激发受 众的正面欣赏效果。行为与社会动机包括释放动机、陪伴动机、群体隶属动机、家庭动机和 经济动机。释放动机是体育受众行为与社会动机的首要原因;陪伴动机是“体育邂逅者”结 伴收视的动因;群体隶属动机是多数深度体育受众收视的重要原因;家庭动机是多数非体育 受众介入收视的重要原因;经济动机是部分彩民介入体育受众的原因。有时,部分受众会对 文本展开对抗式的解读。在实践这类解读时,受众的收视动机可分为纠错动机、情色动机和 批判动机。纠错动机是部分年轻受众不可忽视的收视动机;情色动机是吸引部分非体育受众 介入收视的动因;批判动机是专家学者收看赛事转播的重要原因。个体体育受众的收视动机 应视具体的语境和相关条件来确定。
      
      参考文献:
      
      [1]CSM: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电视观众收视简报[DB/OL].http://w ww.省略/olympic/index.html.
      [2] Bryant J, Raney A. Sports on the Screen[A]. Zillmann D, Vorderer P.Medi a Entertainment: The Psychology of Its Appeal[C].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As sociates, 2000: 153-174.
      [3] Zillmann D, Paulus P. Spectators: Reactions to Sports Events and Effectson Athletic Performance[A].Singer R, Murphey M, Tennant L. Handbook of Resea rch on Sports Phychology[C].New York: McMillan, 1993:600-619.
      [4] Zillmann D, Paulus P. Spectators: Reactions to Sports Events and Effectson Athletic Performance[A].Singer R, Murphey M, Tennant L. Handbook of Resea rch on Sports Phychology[C]. New York: McMillan,1993: 600-619.
      [5] Depalma A, Raney A. The Effect of Viewing Varying Level of Aggressive Spo rts Programming on Enjoyment, Mood and Perceived Violence[C]. Paper Presented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San Diego , CA.
      [6] Gan S, Tuggle C, Mitrook M, Coussement S, Zillmann D. The Thrill of a Clo se Game: Who Enjoys it and Who Doesn’t[J].�Journal of Sport & Social Issues ,�1997: 21: 53-64.
      [7] Wann D, Schrader M, Wilson A. Sports Fan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Valida tion, Comparison by Sport, and Relationship to Athletic Motivation[J].�Journa l of Sport Behavior,�1999:22:114-139.
      [8] Wenner L, Gantz W. Watching Sports on Television: Audience Experience, Ge nder, Fanship, and Marriage[A]. Wenner L. Mediasport[C]. London: Routledge ,1998:233-251.
      [9] Hirt E, Zillmann D, Ericksom G, Kennedy C. Costs and Benefits of Allegia nce: Changes in Fan’s Self-ascribed Competencies After Team Victory Versus Defe a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2,63:724-738.
      [10] Wann D, Rochelle A. Using Sports Fandom as an Escape: Searching for Reli ef from Under-stimulation and Over-stimulation[J].�Unpublished Manuscript,� 1999.
      [11] Wann D, Melnick M, Russell G, Pease D.�Sports Fans: The Psychology and S ocial Impact of Spectators�[M].New York: Routledge, 2001:178,194.
      [12] Smith G. The Noble Sports Fan[J].�Journal of Sport & Social Issues,� 1988,12:58.
      [13]Zillmann D. Sports and the Media[A]. Mester J. Images of Sport i n the World[C]. Cologne: German Sports University,1995:423-444.
      [14] Wenner L, Gantz W. Watching Sports on Television: Audience Experience, G ender, Fanship, and Marriage[A]. Wenner L. Mediasport[C].London:Routledge, 1998: 233-251.
      [15]Melnick M. Searching for Sociability in the Stands: A Theory of Sp orts Spectating[J].�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1993,7:44-60.
      [16] Gantz W, Wenner L. Men, Women, and Sports: Audience Experiences and Effe cts[J].�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1991,35:233-243.
      [17] Gantz W,Wenner L, Carrico C, Knorr M. Televised Sports and Marital Rela tionships[J].�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1995,12:306-323.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