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诗词鉴赏 > 正文

    厚报 [厚报恰恰是生路!]

    时间:2019-05-11 02:20:15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目前报业市场发展快速的是厚报而不是薄报。   ■读者自愿购买报纸首选的也是被称为“厚报”的都市类报纸。   ■最有生气的也是被称为“厚报”的都市类报纸。
      
      《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10期刊登了宗春启先生的文章:《报纸杂志化,是出路还是绝路?》,文章说,“报纸走杂志化道路,无异于慢性自杀。”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提出来讨论并与宗先生商榷。
      
      报纸杂志化的背景和原因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报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时期的报业是以规模化竞争为特点的市场成熟阶段,在“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的压力下,为了抢占先机,在市场上处于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各报开始了一轮接一轮的“扩版潮”,中国报纸几乎在一夜之间厚了起来。
      版面扩版,报纸加厚,其原动力源自媒体的自我生存与扩张的本能反应。也是传统媒体服务意识增强的一个过程。一定意义上来说,20世纪90年代如火如荼的扩版和周末版风潮之所以能够刮成“风”,正是因为“报纸杂志化”成为报纸面对激烈竞争,不得不扩充内涵、完善功能来争取读者的应对措施。扩版对报纸而言,其目的很明显:其一是内容的增加,其二是广告的增加。
      从读者层面来看,扩版后的报纸版面增多,价格基本保持不变,读者能用相同货币换得更多信息产品,从普通人的一般看法而言,这是一个划得来的买卖关系,因此能吸引读者花钱买报纸。再加之大多数的报纸版面扩版后都纷纷加大了服务性信息含量,服务意识显著增强,进一步为读者购买报纸提供了可能性。
      “厚”报纸就一定是边缘化?
      就是慢性自杀?
      我们一直都知道也都在强调,报纸和杂志各自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体因为其各自不同的特性导致分工不同,但在媒体越来越趋向于融合的今天,我们如果可以将报纸和杂志两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加以充分比较,找出二者可以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那么于报纸于杂志都是一种进步。
      可以看看美国报业发展的情况,美国著名的纽约时报初创时只有4版,到了1987年9月13日的周日版就已经达到了1672个版,重达5.15公斤,创下了当时纽约时报历史之最。目前纽约时报仍然是版面繁多,平日版为80版�100版,星期日版为200版�400多版,而其中正是专刊占据了整个报纸的极大比重,以2006年4月26日纽约时报硬新闻与专刊的统计比较来看,硬新闻占报纸比重为24%,而专刊则占到了76%。在我国的香港,主流报纸目前的平均厚度是60版左右。同时,一份2002年北京读者调查中表示众多读者能够接受的报纸篇幅是:对开24�36版或四开32�48版。由此可见,报纸内容的多样化、多版化、大篇幅是当代世界报业的普遍特征。
      今天的报纸,办报环境与从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不说今天的读者素质较以前已经有了飞跃性的改变与提高以及办报硬件环境上极大的进步,仅仅就短短几年开始火爆起来的新媒体――网络,对重大新闻的及时报道给报纸新闻报道所造成的影响来看都是空前的。网络制造出来的高速度和大容量,报纸要想在其上进行超越几乎不可能。
      报纸的深度报道是一个很好的让读者重新回到报纸怀抱的方法。现在的读者要求的不仅仅是新闻数量的多少,他们还要求能看到新闻背后的新闻,迫切地想知道新闻为什么会发生,发生的周边环境如何,发生后的影响是怎样。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以及一些地方台的相类似的深度报道类节目为什么可以那么火而且做到长盛不衰,其原因就在于它及时、极好满足了读者的这一需求。
      报纸是新闻纸,同时也是观点纸,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表达意见和观点。尤其是我们现代社会,传媒和传媒人逐渐从过去那种简单的资讯提供者转变到“信息管家、时事顾问”类智慧型信息提供者的角色扮演上来,这些就都意味着媒体不但要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及时、充分、周到的资讯服务,同时还要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零距离地为他们进行资讯解读、信息整合以及相关的价值判断。
      
      “厚”报纸不但没有自损根基,相反却起到了固本强基的作用
      
      1.从报纸的经营管理层面来看
      报纸厚度不断地增加,对内容的生产要求越来越高,对广告的依赖越来越大,对发行和成本的控制也越来越重视和精确。这一切恰恰是一张报纸成熟和发展所应注重的关键。厚报要在竞争中赢得头筹就必须以此为切入点不断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
      以2000年1月1日广州日报新千年200版纪念特刊为例,这次特刊分别以编年史和主题分类的形式,对过去一千年在广州、中国乃至全世界发生的重要事件做了全景式的扫描,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被誉为是“名副其实的世纪教科书”。这次的特刊在当时刷新了中国报业史上的多项纪录:共用了2200吨纸张、39吨油墨,一天之内出版版数最多、彩版最多,使用的新闻纸张最多,刊登文字图片最多,同一厂内印刷份数最多,自办发行份数最多……这样的成绩,编辑出版200个版,实际上就是对报社的技术设备、印刷能力、人才储备、组织管理等综合实力的全面检阅,同时这又是一次考验,只有不断接受挑战,不断操练,才能向成功不断前进。
      2.从为广大市民提供全方位服务来看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不说别的,只看每逢长假,出门旅游、购物游玩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相应而来的“假日经济”也越来越红火。于是相应地,许多报纸每到假期纷纷推出自己的假日专刊,为读者介绍各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市民的假日生活提供一个适时、有效的引导。
      不只是假日特刊,还有许多诸如“服务性周末版”以及一些围绕活动或自组活动推出的活动特刊及行业专刊都以其丰富的知识性、贴近性和实用性牢牢地把握了“三贴近”原则的精髓,不仅得到了读者的热情响应,同时在一次又一次成功的策划中锻炼提高了自身。
      3.从都市报看“厚”报的生存与发展
      看看现在的报摊不难发现,都市报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厚”报大军中的主要成员。都市报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也正是学术界关于报纸杂志化的讨论日益激烈的时期。虽然其中关于“都市报”的各种观点争论不休,但一些出色的都市报不仅成功地存活下来,而且发展得日趋成熟,并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提出了“新主流媒体”的都市报的新定位。
      南方都市报脱胎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1995年3月30日创刊时仅为对开8版的周报,日出报量仅4万份。在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后,它的常规版面达96版,日出报量达到了150万份。现在的南方都市报正在积极地向“新主流媒体”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出了创新的“四个发展步骤”。首先对读者进行了新的定位,划分出传统读者和新主流读者。其中新主流读者的特点是:以中青年为主,接受过高等教育,崇尚新潮、前卫的社会主流阶层,他们关注经济和社会热点,以获取知识和信息为读报目的,消费欲和购买力强,将广告视为主要消费信息来源。第二,它对市场也进行了明确定位,将主要的发行精力集中在广州和深圳两地,抓住主要的消费中心,目的是给广告主以有效的发行量。第三,它对内容进行了一番整体调整。包括对区域新闻内部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新闻与专业新闻比例的协调,调整新闻报道结构和版面设置,强化时政报道力度尤其是与市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政策法规、相关行政部门的新动向;加大财经新闻的版面投入,从市民的角度关注民生,从社会的角度关注国家建设;压缩社会新闻的版面空间,一定程度上实现软新闻主打向软硬兼备过渡;杜绝商业化炒作对报道的影响,决定剔除小报的浮躁作风,站在公正、严肃、客观、冷静的立场做新闻;加大国内、国际新闻的版面投入,及时、迅速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加强言论建设,发出自己的声音,强调舆论引导。第四,在报纸的版面架构上也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它从新闻分类入手,按读者的阅读习惯架构版面:A叠为区域新闻,B叠为财经新闻,C叠为文体新闻,D叠为城市消费杂志,这样的分类,就是新主流媒体的风格,新闻分类清晰,信息量大,既有高质量、高格调的深度新闻,又有十分方便市民生活的各方面资讯,并且给频繁的新闻策划留出了空间。
      综观当今的报业市场,可以看到现在的“厚”报对“薄”报渐渐形成了包围趋势,读者也非常喜欢看,这证明“厚”报的存在和发展是有其深厚的环境和读者基础的。而且新转型的都市报在影响力方面正日益增强。
      报纸最重要的使命在于能不断地为人们提供真实准确的新闻。在坚持这样一个大前提下,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在其每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处处都用“杂志化”或是“××化”来理解报纸的“厚”或是其他一些新变化,从而给它戴上各式各样的帽子。同时也不可否认,在报纸日趋向“厚”方向发展的今天出现了一些与“厚”报精神背道而驰的事情,“低俗新闻”的大量出现,专版广告化的倾向等,但这些毕竟还不是主流,因此可把它们看作是报纸新闻改革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加以正确看待和评价,相信市场会还给报纸和读者一个满意的回答。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