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诗词鉴赏 > 正文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状况调查】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状况调查

    时间:2019-04-16 02:48:42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教师在什么样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中耕耘?教师是否关注自身的教学自主权?教师承受了多大的工作压力?他们对教学工作是否满意?什么原因引起教师的流动和调动?本课题对以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教师的工作环境方面
      
      教师认为理想的工作环境应该包括:(1)领导关心青年教师,管理民主,(2)人际关系和谐。没有拉帮结派,老教师不打压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之间交往密切。(3)能有一些培训进修的机会。本研究把教师的工作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
      1、物质环境。随着国民经济在二十几年中的迅速发展,学校的物质环境包括学校的办公条件和硬件等设施在内的各个方面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此次调研中大部分的教师对于目前的学校办公条件、硬件等设施都比较满意,但仍希望得到更多的改善。具体来说,城市和乡村的条件差距较大,要求也各不相同。农村和部分民办学校的办公条件很差,教师为了工作不得不委曲求全,每天忍受着嘈杂、拥挤的办公空间,在小小的办公桌上辛勤地耕耘。在我们调研的一所农村小学里,全校只有一台电脑,放在校长的办公室里,老师们基本用不上,他们即使统一参加了县里举办的计算机培训,但也无奈“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只好“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禁感慨:参加了培训有什么用?而很多学校没有食堂,教师离家又远,给教师的生活也带来很多不便。
      城市学校的办学条件普遍比乡村的好,工作、生活的环境也相对较好。我们调研的大部分省属、市属的中小学都有多媒体教室和电子办公室,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和电子备课,有的学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办公的电脑,并且正在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很多学校还安装了闭路系统和宽带网。部分学校实现了每个教室装有电脑和投影仪,实现了全部多媒体教学。
      2、制度环境。教师工作的制度环境也参差不一。对于现行的学校管理制度,虽然能保证学校的正常的日常运转,但是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可以从两个主体,两个客体的方面来说。一是,学校领导是管理的主体,教师是管理的客体。在这个层面上,教师处于被领导,没有实权的地位,是弱势的一方;二是,教师是管理的主体,学生是管理的客体。在这个层面上,教师处于领导者,权威的地位,是强势的一方。这种矛盾的双重角色几乎是每一位教师的必演角色。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呢?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0中小9%的教师认为是学校限制教师调动和考学,19中小6%的教师认为是干涉教师的教学自主权,5中小2%的教师认为是对教师进行打击报复,54中小3%的教师认为是对教师的评价和待遇不公正,11中小5%的教师认为是人际关系紧张,23中小5%的教师认为是对教师私人空间干预过多。
      教师都认为自己不能够参与学校的管理,尤其是在一些政策性的问题上,比如学校的定位、发展方向等。教师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是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唯一途径。在访谈中,大多教师都认为教代会、工会结合只是审核学校的制度,不能保证教师的权益。工会主要是开展文体活动,看望病人等。教代会和工会正走向形式化,作为教师参与管理学校的窗口作用已经不明显了,不能充分保障教师管理学校的权利。
      3、人文环境。教师工作的人文环境主要教师的人际关系和职称评定等。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和教师的关系,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关系。教师所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如何呢?11.5%的教师认为学校管理中存在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52.7%的教师认为学校的人际关系融洽,44.5%的教师认为学校的人际关系一般,2.4%的教师认为学校的人际关系不太好,0.4%的教师认为学校的人际关系很差。由此可见,整体上中小学教师的人际关系还是比较和谐和稳定的,有利于教师的稳定和发展。
      各地教师对于评职称的条件和程序有较大的意见,认为不合理。存在的问题,一是评、聘不一致,许多教师即使评上了,可是却因为当地的举步维艰的财政状况而无法得到相应的待遇。财政卡的很死,指标少,利益多,竞争大,很多人资格到了,但是财政跟不上。这种情况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二是评职称的条件繁多,如任班主任年限、论文、计算机、英语、继续教育等条件,每条都必须满足,使得很多教师很无奈。
      
      二、教师工作内容方面
      
      1、教学自主权
      教师教学的自主权是教师的特殊教育权利中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权利,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拥有的权限。我国教师职业的主要职能就是进行教育教学,实现教书育人。教学自主权就是为确保教师能够真正履行其教育职责而赋予教师的一项职业权利。为此,我国《教师法》第七条第一款和第三款分别规定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91.9%的教师也认识到教育教学权是教师的一项合法权利。
      而现实的教育活动是一个生成和展开的过程,教学现象千姿百态,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必然也姿态万千。以上法律条款虽然囊括了教师教学的要义,但教师教学自主权的具体内容还有待于深入。有学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教科书选用权。在保证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目标的前提下,教师有权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课本作为教科书。(2)课程实施计划制定权。教师有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制定所任学科的学期或学年的具体实施计划,对教学目标、教学进度等做出自己的安排,学校领导及其职能部门(尤其是教务处与学科教研组)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计划只有建议权,而无指令权。(3)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运用权。教师有权根据教学需要,采取自己认为是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确保对学生负责的前提下,有权尝试采用新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4)评价手段使用权。只要不违反师德,不妨碍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权使用任何评价手段,以保证教育效果。
      在调研中,教师对教学自主权的具体内容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关注。也许是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也许是习惯于统一和从众,教师对于教科书的选用没有表现出异议。
      2、对课程改革的意见
      对此次课程改革,教师们意见不一。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教师们多多汲取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让教师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发挥优质的教学水平。也有教师认为,虽然在真正实施之前对教师进行了新课改的培训,但有的教师已经教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书,一些教学理念和原则已经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因此对于新课改的理解和实施有压力。新课改的内容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另一角度来看,要求知识面大,因此带来了备课困难,不好驾驭课堂等结果。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而增加了老师的负担。
      新课改要求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上要更新,在城市 中,一些教师接触的新事物比较多,参加培训和出外参观学习的机会也使他们的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能够较好地接受和更好地把握新课改的宗旨。而在乡村,教师们的培训机会较少,并且长期生活在消息闭塞的农村地区,对于新课改的理念的掌握难以达到要求,还有就是设备的缺少和陈旧。
      3、对学生的管理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谈到教师时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
      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还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老师在教育学生上,缺乏“主人翁”的意识,认为学校管理工作是校长或一部分领导的职责,学生思想和纪律问题是班主任和德育处的职责;教师的工作就是传授知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万事大吉了,真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造成的可悲结果就是师生关系淡漠,教书与育人脱节。
      误区二;课上为人师表,课下“不拘小节”。有的教师课上滔滔不绝,大谈孔孟之道,礼仪美德,课下却忘记自己教师的身份,行为上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老师要求学生自觉遵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但有的老师却上课抽烟,乱扔烟蒂,上课迟到,有事就逃,牢骚满腹,傲慢无理……
      误区三:“管”“理”分家,吝啬关心。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为地将“管理”分家,“重管轻理”或“只管不理”。他们对学生的管理仅局限于开班会,训诫学生,不从源头和诱因上疏导和教育学生。学生工作流于形式,缺乏耐心,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管理效果不理想。有的教师即使在课堂上看到学生不舒服,也毫无反应。明知学生生病缺课多次,但是不闻不问,甚至学生主动找老师询问,老师也敷衍搪塞。
      另外,教师们对媒体中报道的关于教师体罚和性犯罪的现象反映很强烈,认为报导的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不能真实反映整个中国教师队伍的素质,媒体有把教师角色妖魔化的现象。
      
      三、教师的流动
      
      人才流动,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教师队伍一直是平稳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下劳动力资源全面配置的社会需要,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上人才流动的浪潮,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形成强大的冲击波,教师流动也悄然兴起。
      教师流动的原因是什么?简单的说,有两个,即内因和外因,或者说是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把教师流动的原因仅仅归结于教师本身,无疑是片面的、不客观的。而外部原因或者社会因素不解决,教师流动的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往外流动频繁的地方和学校,其实际情况一般是拖欠教师工资,教师待遇不高,或者行业内部风气不正。
      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其工作目的一是传播文化,为社会培养人才,这是教育工作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一是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决定的。前者体现为教师的社会价值,后者体现为教师的个人价值。作为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用自己的劳动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作为社会应当对教师的社会劳动及其价值作出认可,应当为教师实现个人价值提供充分的条件,体现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作为一名教师,其工作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应该是统一的。如果这种统一没有得到较好的实现,特别是教师的社会价值无法实现或者个人价值被忽视、被贬低,教师流动的现象就必然产生。
      据我们在广东省某市的调查反映:教师由于受到大环境的影响,素质不高,待遇偏低,全市教师平均工资为1100多元,高级教师为1400元左右,珠江三角洲为他们的三倍。教师流失严重,其中主要是高中教师,2002年186人流失,2003年243人流失,2004年330人流失。教师数量不够,当地流传一句顺口溜:“高中教师往外跑,高中教师不够初中抽,初中教师不够小学代,小学教师不够代课教师凑”。我们在肇庆市也得到相同的反馈,重点中学缺人可以从底下的中学调,总之先保证好的学校。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在很多地方教师的调动还是相当难的,除非教师不要人事档案自动离职的,如果想通过正常的调动基本不可能。在我们的调查数据中显示,20.9%的教师认为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学校限制教师调动和考学。我们访谈中了解到如果是上级部门或高一级学校需要就很容易调走,相反如果是自己想调走很难,尤其在同一个城市中调动更难。
      作为西部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四川省教师的流动和调动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普遍,从总体上看,教师工作的情况还是比较稳定。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教师都较为安土重迁,不舍得离开家乡,一方面是由于人事部门限制较为严格,除非是较为知名的教师,否则,人事关系很难带走。当然,由于收入差距的明显存在,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的情况在部分地区还是比较严重,如内蒙固阳县的一所初级中学,几年内近四十名年轻教师悉数调出,这对于稳定当地教师队伍,维持当地教育水平显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民办学校的教师存在着担忧,他们认为,尽管这里工资高,但还是在公立学校更好。民办学校一旦办不下去了,教师怎么办?如果能进好的公立学校的话,大家一定会走。
      
      四、教师的工作压力
      
      在我们访谈的教师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反映工作的压力较大。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才开始教师的职业生涯,可能一时还无法适应教师的工作特点,还没有掌握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感觉很吃力。再加上现在学校普遍实行末位淘汰制,给青年教师带来很大的竞争和心理压力。只有13.7%的教师赞成实行“末位淘汰制”,67.1%的教师表示不赞成,19.2%的教师表示不清楚。从数据统计结果来看,32.9%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太大,难以忍受;59.6%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较大,但可以忍受;7.3%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一般,仅有0.1%的教师认为没压力。
      关于压力的来源,从我们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认为压力来自教育改革的占36.1%,压力来自各类评比、排名的占58.8%,压力来自超负荷的工作量的60.4%,压力来自升学率的41.5%,压力来自社会、家长要求的46%,压力来自学生和班级管理的31.3%。
      首先,我国实行的是八小时工作制,但广大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八个小时。在访谈中教师普遍向我们反映,工作时间过长,管理压力过大,责任重大,已经超出了教师的承受能力。早晨7:00到校,下午5:00以后放学,有些学校还有晚上补课。寄宿制学校教师从早到晚都要看着,唯恐学生有任何问题出现,甚至夜间学生发生问题,教师也要赶到学校处理。一般来说,老师的工作时间主要是用来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实验实践活动准备、教学研究,早晚自习辅导,对个别同学的谈心和教育,对寄宿学生的纪律、卫生、安全等的管理。按照国家劳动社会 保障部的“标准”,职工月平均工作天数为20.92天,月平均工作时间为167.4小时。如果按照老师的实际工作时间来算,那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在十四个小时以上,其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国家的标准。另外,对于班主任的津贴20多年没有变,仍然实行着小学16元、中学18元的额度,根本不能体现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班级人数过多,多数班级学生数超过60名,一位班主任管理60多名学生,管理责任太繁重了。几乎所有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要求很高,对学校、教师构成不小的精神压力。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没有人愿意当班主任,责任太大,风险太多。我们所调研的学校基本上教师轮流做班主任。
      被访的绝大多教师普遍都感觉到工作压力很大,需要进行自我调节和适当的调整,尤其是城市内的教师,毕业班的任课教师尤甚。教师们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教学评价、超额的工作量、担忧学生的安全问题,还有社会各界对于教师的要求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毕业班的老师还面临着升学率的压力。如此林林总总的身心压力,大多老师都不堪重荷。
      其次是学生安全问题给教师们带来的压力。教师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不好管,一方面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以及家长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学生的特殊年龄,正处在活泼好动而又冲动的年龄,教师们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安全问题,提醒和保护他们,一旦发生问题,带来的责任问题更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再次,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迅速推进,教材的内容、形式以及教法在变革中也随之发生了飞跃的发展,教师们一方面感觉到课程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必要性,但因为课程变化过快,教师们有应接不暇之感。另一方面,农村教师、办学效益较差的学校教师多年没有机会进修、提高,完全依靠几年、十几年前的知识基础,普遍感到思维和精力的不适应,工作压力也就随之加大。
      最后,由于入学适龄儿童逐年减少,导致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面临下岗的危机,如有的省市存在“麻雀学校”,学生数量急剧减少,有的学区的教学点,甚至到了三个教师维持两个学生的状况,而教师退休年龄的制度化,无疑又使提前退休的可能性大为降低,这使很多城市老教师产生害怕下岗、担心下岗的心理压力,而退休后没有别的技术用以维持生计,无形中又加剧了这种压力的强度。
      另外,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本职工作非常认真负责,但教师工作非课堂性的时间泛化,也导致教师超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如初三老师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很正常,而且工资与付出并不对等,这种时间上的无私奉献,无疑又给广大教师带来了许多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如何减轻教师各个方面的压力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五、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方面
      
      教师们普遍感到压力很大。一位老教师说虽然条件和以前相比是有所改善,工作条件和以前相比,变得越来越好,可是相反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了,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他们更希望得到社会以及家长和学生对他们所付出的努力的承认。调查显示:9.9%的教师表示对目前的工作待遇满意,54.7%的教师认为一般,有35.4%的教师表示不满意。
      教师工作满意一方面与教师的工作待遇有关系,另一方面也和教师对本身职业的喜爱程度有关。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仅18.6%的教师非常喜欢教师这个职业,46.7%的教师表示比较喜欢,28.7%的教师表示一般,也有5.9%的教师表示不喜欢。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