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诗词鉴赏 > 正文

    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自主游戏_“心灵导师”引导教师自主成长

    时间:2019-04-16 02:46:39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我经常问我接触过的教师一个相同的问题:“您在教学中经常产生困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归纳其答复,原因有二:其一,是对所教授的学科的准确把握;其二,是对所教的学生的完整认识。确实,一直以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视角多是从教师对学科或学生的认识与理解角度展开的。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让我明白了第三个主要原因――教师对自我的认识,而且前两者困惑的解决依赖于后者。教师不了解自我就无法了解学生,更无法从自己的角度来吃透学科。而教师自我的力量如果没有起作用;外部力量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让自我的力量起作用呢?本书最深刻的洞察理解是:引领教师前行的是教师的心灵导师,教师需要与我们的心灵导师相遇。
      
      “心灵导师”指导教师自我成长
      
      通读该书,感到帕尔默先生本人就是用心关照自己内心世界的典范,他经历了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身份完整的内在寻觅的过程,找到了优秀教学产生的源泉。他认为获得自身认同的最重要方法,就是像与朋友对话那样经常与自己对话,无需清晰的目的、目标和计划。也不一定非要有结论。事实上,教师与自己对话,就会发现自己内心世界具有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也有正向与负向之分。正向的力量会使你充满教育的智慧与勇气,负向的力量会让你对学生抱怨不已,听从“心灵导师”的指引才能够在内心凝聚正向的力量。
      教师获得“心灵导师”指引的过程,确实伴随着不断的自我对话、自我内听,不断认识和提高自己内心的境界,协调内心的观念与外在的行为,并努力使之和谐一致。教育过程是一种复杂的人与人心灵交流的过程,也唯有真诚的心与心的交流才能真正获得解决教育中问题的方法。
      我曾在相同的教室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两次不同的语文课。第一次听其讲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教师在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好几个问题,课上用这几个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第二次听其讲课发现,从教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思想内容的方法人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与阅历,去品味与解读文本中呈现出的细节。与该教师讨教、交流后得知,她在静夜读书时,突然想起教过她的一位英文泛读老师,提醒她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结构,于是,她发自内心地分析了自己阅读的状态(我认为这就是在与她自己的心灵导师相遇后,倾注了自己的真心,导致自己增能),把当下的读书、自我经历与以往的阅历相结合,在观察与了解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自主采取的一种教学改进行动。她想通过这次的教学改进,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本想象出作者所描写的人物与场景,从而实现与作者的对话,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这件事使我相信教师自我真心与心灵导师联系有广阔的潜在空间,关键是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意识到存在这广阔的潜在空间可以挖掘出自身潜力。
      这一类的故事经常发生在我与学校教师们的交流中,我们也耳闻目染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故事,其实都是这样在不断地自言自语,自我反省,自我成长中听从自己“心灵导师”的指引。
      
      引导教师互通心灵促进教师发展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他们能否主动地从别人讲的故事中吸取智慧,从而发现自己具备巨大能量的内心世界,是教师是否能够自己找到自己解决教育问题的根本方法。让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实际上就是给教师自己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机会,如果学校领导能够组织教师与同行一起分享,使教师能够在“自言自语”的倾诉中,实现与同行的交流与分享,那就太好了!这就是支持教师踏上心灵之旅的一种有效途径。即:教师自己敞开心扉,讲真心话,讲教育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达到启发、教育他人、自我反省、及自我教育的多重目的。
      如果教育管理的方式完全是靠外部力量的规范进行,忽视教师内在心灵的力量,其后果是可怕的。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正在使教育管理成为纯外部事业的现象,把做科研、上公开课作为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于是教师们不再看引人深思的书,不再主动进行教学上的创新,对教育问题提不出独到见解。相反,教师们手里有着各式各样的教学参考书,却以把知识灌到学生头脑中作为唯一目的,教学中少了几分感动,多了几份职业倦怠。另外,在学校标准化教育管理方式上过分注重教学结果,带给教师沉重的负担,它直接导致教师不能自主地追求专业发展。更可怕的是,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也不想读发人深省的书,更不能提出有独创性的见解。
      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教育者的深刻反省,也让我经常询问自己:作为学校领导能够在学校中营造出教师相互支持心灵的文化氖围吗?
      我们可能会质疑我国含蓄不外露的社会心理特征会阻碍教师成为分享自我成长共同体的积极成员。其实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是否给予了适合各种不同性格的教师自在的交流机会而已。学校形成的自在的交流机会应该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感受到的。一位教师曾有这样的诉说:“我永远都庆幸自己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我们的组里有无限的关怀与帮助、理解和信任。这里不仅有为了我们发展进步贡献自己智慧的同事,有认真勤奋和大度宽容的同事,还有聪颖助人的同事。”她对自己职业(包括了学生、学科、同事等)的认识与理解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我在中学工作了十八个年头,她的体会我也有过,但是很长时间没有说出来与人分享,一切都仿佛被淹没在每天繁忙的“应付差使”中。可见,真正的障碍不是顽固的文化性格,而是忽视教师“心灵”的绝对客观主义思维方式在起着作用。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阻挡教师扎根共同体的生命网络、从自我内部引发智慧内核的教育的最大敌人,仍然是学校领导和教师自己。
      没有找到“心灵导师”的教师,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师,不可能与学生的生命进行深层的互动,也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发展。迷失了“心灵导师”的教师专业发展一定是没有生命力的,这种不涉及心灵的教育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只有听从内心心灵导师的指引,充分释放出心灵的能量,教师的专业成长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