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诗词鉴赏 > 正文

    说出体育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_体育课中运动技术教学 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时间:2019-04-16 02:25:26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体育课是离不开技术教学的,如果离开了技术教学,体育课也就随之消亡。张洪潭教授在《技术健身教学论》一书中明确指出,体育课原本就是一系列操作知识有效的传承,这一知识的主体就是运动技术。放弃或软化运动技术的学练,也就意味着作为增进健康的科学有效的身体练习手段被我们所抛弃。如果离开了运动技术作为练习内容,体育课就不是体育课了。那么,技术教学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我们是否有必要过分地强调技术教学?我们的学生是否个个都能够掌握好那么多的运动技术?学生学习了那么多的运动技术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有多大的作用?笔者带着这些困惑对运动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力图为体育课的原本内容即运动技术教学探清思路。
      
      一、现实体育课中运动技术教学实践的现状与问题
      
      运动技术教学思想,强调运动技术的传授和学习。运动技术是体育的核心内容,以竞技项目为核心内容的运动技术是人类积沉的文化成果。运动技术的传习不仅反映了体育的特点,也具有教育的特点并起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作用。而且竞技体育所具有的健身性、娱乐性、生命活力的展现和个性的彰现强烈吸引着学生的兴趣,但是这都是游离于实践的认识技术教学的思想。体育教学理论落实到体育实践,是具体的学练实践的问题,学练的实际也是最终的落脚点和目的。在了解学练的实践层面现状基础上,不难发现现实体育课中运动技术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1.重操练,忽视学生兴趣
      技术教学强调技术的学练,运动技术的学练和掌握需要反复的操练,反复多次的操练是体力消耗和耐力的支撑过程,这需要意志方面的坚持和体力方面的保证。在社会需要和传统文化影响下,重视文化学习的学生,深受文化学习的挤压,本希望寄托于体育课得以舒缓神经和放松心情,规范而繁细的运动技术学练却让学生感受到的是疲倦和厌烦。同时,学练所需要的时间、器材得不到充分享用,学生的兴趣、需要得不到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体现等等因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不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体育的魅力就会消失,学生也就渐渐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就会严重受到影响,从而技术教学的目的难以兑现。
      
      2.重竞技运动、轻健康教育;重技能、轻能力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以体质教育和运动技术教学为主,这些竞技性运动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学生花很长时间和精力都难以掌握和提高,出现了厌烦上体育课的现象。另外,这些竞技性的项目大多趣味性低,健身效果差,不能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健身效果。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还是把技能教育放在首位,忽视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分析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了体育教学成为为技术而学的教育。
      
      3.重教师、轻学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下,极容易导致教师中心的倾向。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沟通理性”的中国教师,在教学中原本就预设了主体和客体的对立,不会也难以融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在这种教学情况下,笔者认为,教师主导性涵摄着教学上很多问题的根源,演绎着教学上的诸多弊端。长期以来我们在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上习惯“以教为中心”、“教师说、学生练”的教学程式,虽然某些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种教学程式在如何将“教”真正转化为主动的学、能动的学、积极的学的问题上仍存在着很大的缺憾。在教学方法中这种重教师轻学生的方式比比皆是。他们过多强调教师的传授作用,学生只能被动地吸收、消化、储存知识,模仿动作,掌握技术,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学生的兴趣等都难以体现,教学效果也难以保证,在体育教学中教不好、学不好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失去信心是必然的结果。
      
      4.重共性,轻个性,忽视个体差异
      健康的个性,不仅是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教师应对不同的个性,都给予鼓励和支持。而现实体育教学中由于在落实“区别对待”特殊学生和处理“因材施教”这类问题时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往往是教师以学生群体表现出来的共性为出发点的,尤其是当我们面临班大人多、场地器材少的教学现状时,要发展学生个性难度就显得更大。因此,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有关教学方法时,常常更多地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对一般学生的指导上,但对那些特殊学生(差生和好生)却很少采用具体的教法措施和相应的关照指导,这常常使他们在体育学习上难以真正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功。这种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现有的高校体育课大部分以选项班级进行教学,男女生合班上课,相同的教材内容及运动量对体育基础差异较大的学生造成了顾此失彼的局面,使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学生又吃不消。这必然会挫伤部分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动力和潜力。
      
      5.技术教学评价相对滞后传统的教学评价只重视运动
      技术教学的结果,忽视学生个体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与表现出的自主性及创新能力,评定学生的体育水平都以单一的技评和达标考核为准,这种“一刀切”排斥了个体的先天差异和后天环境造成的差异性,使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脱节,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制订考试测评方法与内容时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挥,过分追求细腻的技术动作或以体能为中心,注重量化结果。用考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神经,难以形成真正的、自始至终的学练动因,反而容易把学生变成学练的机器。这些无疑对学生是极大的打击。技术教学要求的终极考核是关注结果,而且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很容易带有主观因素,甚至在有些高校,某些体育教师把考试当做请客吃饭或送礼求情的信号,忽略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及学生个性、人格的培养。这种不合理的评价制度挫伤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能挖掘学生体育潜能。这些都是学生厌恶体育课的重要原因。因此,原有的体育教学评价的弊端日益显露,评价功能过于注重其鉴定性和终结性;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瓶颈。
      另外,运动技术教学在中国社会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现代人讲究实用主义,这样往往就手短眼低,只注重眼前利益的追求,所以人们把教育重点目标直接指向未来的工作、职位、社会需要。体育是一种文化,现代人看不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文化熏陶,着急索取教育的成果。举个例子,计算机知识是一种操作性知识,运动技术也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 知识。那么学了十几年的运动技术的学生为什么对技术的掌握是如此的粗糙、有限。而计算机的这种操作性知识何以在短短的时间内普及如此广泛且得到熟练程度?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工具,掌握它是现代人的重要特征,掌握这种知识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有利于找工作。所以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职业需要对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同时重视这种知识教育的氛围。这种外部动因潜移默化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对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体育呢?它的本质在于健身娱乐,它被社会需要是间接的、基础的、长效的(体格强壮、人格健全是国家、社会建设的保障)。人们重视体育活动往往是在感受到健康的威胁与生活压力之后,希望寄托于体育活动来恢复活力和放松心情,在人们日常生活观念中,体育的作用往往是无足轻重的。也就是说,在中国这样的“重文”文化传统和社会需要为主导的牢固思维里,只靠政府人士与体育教育界呼吁体育的健身娱乐等功能,不符合人们近期的功利性和实用性,人们是不会重视运动技术教学的。
      
      二、体育课中运动技术教学的改进建议
      
      学校体育是人在一生中接受系统教育时间最长,而且最有时间保障的阶段。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体育课程改革的航标,体育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学校体育以学生的身体发育、体质健康、人格和能力培养为己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把握改革的切入点,教学内容应与学科特点、时代要求相吻合,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反映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从思想上充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转变观念
      体育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要强调学练过程的本体感受与心理体验。教学思想过多、姿态过高、过于庞大都不利于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很难实现教学效果,也难以兑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这就需要简化教学思想。为此,笔者提出体育教育由以运动技术为思想向增强体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转变,突出“健康第一”的教学观念,以健身心、促体育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建构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健身心原则指的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学习和锻炼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为准则;体育能力包括竞争与合作能力、应对能力、创新能力、终身锻炼的能力等,体育能力的培养是以运动技术的学练与掌握为一条主线,只有把握这条主线上述能力才能得以实现。
      2.技术教学内容应在原有竞技项目的特征基础上进行调整更新,充分突出竞技项目的游戏娱乐性,同时增加健身、健心的健康教育内容
      运动技术教学是以非正规竞技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它是为娱乐健身而进行的身体活动。竞技体育蕴含的娱乐趣味性、身体锻炼的科学高效性和长期性、体育文化的传承性和教育性等特征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首先方式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单纯标准技术教学是失败的,所以,转变思路、更新形式,降低技术难度,充分突出竞技体育的竞争性和娱乐性,其中必然秉持健身性。将时尚的体育项目和丰富的体育健康素材引进课堂,增加娱乐性较强的体育内容与健康教育的知识也是满足学生身心的特点,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3.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以学习技术为主,要求技术动作规范化,教学正规化,教师按部就班填鸭式地教,学生全盘接受无选择地学。学生上体育课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移情去体验学生心理,结合教学内容努力改进和尝试创新各种教学方法,如快乐教学、情景教学、模式教学、尝试错误教学、逆向教学、电化教学、竞赛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课堂中多为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结合教学内容创造多种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教师要摒弃“就教而教”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的静态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动态学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地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使体育课变成学生主动、快乐学习的活动课堂。
      因此在运动技术教学的内容设置上更多地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弹性设计。当然,为学生服务,也不能为了一味满足学生的需要,就取消或弱化技术技能教学,这是对主体教育的误解。这样做的结果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真正的主体教育。笔者提出两点教学实践体会。一是备课时心中有学生。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学生的活动时应注意:活动的激活,即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愿望、进行活动的可能性,主要是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的铺垫、感情的激发;分解目标,提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活动的反馈,即给学生充分地表达活动体验和问题的机会,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在备课时落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课堂上眼中有学生。这就要做到:让学生当主角,教师只是导演和伴奏;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求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个人的智慧、能力和探索精神。
      
      4.改革考核制度,建立技术教学科学评价体系
      考核应该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绩的反馈与学生学习的激励机制。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的缺陷,新型体育教学评价观应该采取多样化的考试项目,反映体育的多样特点,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应是全方位的,应该采取全面、整体、积极、有特点的评价,改变过去单一评价、终身评价,通过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师生的共同评价,注重过程进步程度评价,从结果和过程两个方面予以确定。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体质与技能提高的幅度,而且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情感意识、创新精神等。既要考查知识、技术的掌握程度,又要重视考查学生应用体育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关注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对自身健康的影响,促进其体育的行为规范和科学健身态度的养成。在教学评价中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协作能力,在每学期的考试项目中力求安排协作能力考核内容。这个内容不是按照某一技术动作来制定的,而是根据学生已学过的体育技能参加到集体体育活动中,以统一的小组成绩加以评价。比如健美操创编活动、球类活动等内容考核,教师把每班分成相应的几个小组,给出活动的时间、范围、标准和要求,根据事先公布的几项考核指标(如组织形式、创新能力、内容丰富性、动作质量、学习态度、表现能力等),以组为考核单位,评出相应的成绩。这个成绩就是每个小组成员共同的成绩。另外在评出成绩的同时,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分析和积极的评价,这样,实际上就是把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转化为协作能力考核的量化结果和定性评价,这样就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王哲先)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