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诗词鉴赏 > 正文

    小孩智力开发的早与晚 [早期智力开发越早越好吗]

    时间:2019-04-12 02:51:46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关键期在3岁前后,第二个关键期在9岁前后,第三个关键期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孩子的成长就会出现困难。   但是,在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领域,一直存在“积极教育”(主要是早期智力开发)和“消极教育”之间的争执。
      
      一、3岁前后:“早期智力开发”还是“消极教育”?
      
      在有关“成长的关键期”或“早期智力开发”的种种议论中,日本早期教育专家木村久一“潜能递减法则”的说法引起普遍的关注。
      生来具备100度潜能的儿童,如果从0岁就对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他就可能成长为具备100度能力的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也只能具备80度能力;如果从10岁才开始教育的话,充其量只能具备60度能力。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
      如果木村久一的说法是成立的,那么,人们就有理由关注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与木村久一的思路相反,卢梭在早些时候就对种种“早期智力开发”提出批评。在卢梭看来,孩子在3岁时就要长得像3岁的样子。做父母的人不要扰乱孩子生长的秩序,不要“干蠢事”。卢梭的思路是:“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卢梭建议父母遵循孩子生长的自然顺序:先丰富孩子的感性,再发展孩子的理性。卢梭说:“我发现,再没有谁比那些受过许多理性教育的孩子更傻的了。在人的一切官能中,理智这个官能可以说是由其他各种官能综合而成的,因此它最难于发展,而且也发展得迟;但是有些人还偏偏要用它去发展其他的官能哩!一种良好教育的优异成绩就是造就一个有理性的人,正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就企图用理性去教育孩子!这简直是本末倒置,把目的当作手段。”
      与“早期智力开发”所追求的“积极教育”相反,卢梭在教育历史上提出了著名的“消极教育”的思路:“我在这里可不可以把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大胆地提出来呢?这个法则就是: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在他们的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在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而且,在辽阔的思想的原野中,它也不可能找到理性所指引的道路,因为那条道路的痕迹是这样的模糊,就连最好的眼睛也难于辨认出来。所以,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你开头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
      此外,“消极教育”尚有另一种意义:无论父母多么有责任感,父母并不能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有些问题是父母无法解决的,只能交给时间去解决。比如,婴儿哭闹有时是因为肠子痛的原因。如果孩子因为肠子痛而哭闹,那么,无论父母如何努力安慰他,都不会让他停止哭闹。父母越安慰他,他反而会越生气。如果无法让大声哭闹的孩子安静下来,父母一般会感到担心、沮丧、畏惧。也有父母会感到愤怒,愤怒之后,又感到自责。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绝望和气愤会使一些父母用力地摇晃孩子,想让他们停止哭闹。但是结果常常会造成严重的永久性大脑损伤,甚至会导致死亡。这个时候,父母可以想办法尽可能减轻孩子的哭闹,但是,如果所有的办法都不管用,你完全可以把宝宝放到他的小床里,让他哭一会儿,让他自己平静下来。
      “消极教育”也意味着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不纵容孩子。如果孩子哭闹,父母不要急着把孩子抱起来。如果孩子在商场以哭闹要挟父母购买玩具,父母不要轻易妥协。孩子摔倒之后,不要急着将孩子扶起来,不要狠狠地踩踏地面,对孩子说:“它坏,我们踩它!”大地并不坏,是家长坏。
      
      二、避免“早期智力开发”对性格和身体的挤压
      
      2005年5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日播放了“神童的成长”的故事。这个故事既可以作为早期智力开发(“积极教育”)的一个案例,也可以作为呼吁“消极教育”的一个理由:
      演播室:今天的《新闻调查》,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孩子的故事。他4岁念书,13岁考上大学,17岁的时候考上了中科院硕、博连读的研究生。这样的一个孩子,人们把他叫做“神童”。但是为了成为这样的人,他和他的家庭却付出了沉重的生活代价。
      这位“神童”于1983年6月出生在湖南省华容县。他从幼年开始就表现出了超出一般孩子的智力,两岁多就能够认三四千字,四岁时就能够用打油诗的形式写日记:“妈妈已下班,眼睛到处望。见我在看书,不住地夸奖。”四岁时他被送到华容县实验小学上学。学校的老师回忆说:“那个时候,三年级,就是我教给他课的时候,当时把他叫到办公室里面,我们有五六个老师考他,我说我们今天一定把他考倒。我们就考他三位数乘三位数,他硬是你一报出来,结果就出来了。结果我们用笔算是一个数字都不差,所以那个时候我们都知道他很神。”在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读完了小学之后,他在八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被湖南省重点中学华容一中录取,13岁时考取湘潭大学的物理专业,17岁时考上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可是,由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2003年8月,他在上了三年研究生之后被中科院退学回家。
      这个节目播出之后,不少观众对那位母亲的做法表示不满。不过,人们可以不赞成那位母亲在孩子进入中学和大学之后对孩子过于简单的教育方式,但是,人们不得不承认,在母亲的教育下,孩子的智力潜能在3岁前后确实被开发出来了。
      问题只在于:如果只做早期智力开发这一件事情,那么,这种早期智力开发就会对孩子的性格、身体和生活习惯的训练构成挤占和挤压。正因为如此,家庭教育领域虽然一直有人呼吁“早期智力开发”,但也一直有人对“超前教育”“早期智力开发”提出质疑:
      现在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为大众所知,然而有人把早期教育的功能鼓吹到大变活人的程度,这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误导。许多家长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让孩子玩大量的“益智”玩具,安排孩子进行各种“开发智力”的活动,参加各种艺术训练班,家长与孩子一道忙得不亦乐乎。但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幼儿的大脑会不堪重负,精神也会萎靡不振,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还有的学者报告,在催早熟的领域恰恰会导致较为低下的发展水平,而且会使整体的发展产生紊乱。
      不过,研究者在反对“超前教育”的同时也有补充说明:
      超前教育、催早熟的教育不对,放慢的教育亦不对。适度的教育只有一种,那就是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速度。这个速度是大自然安排 的,它是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之一。
      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是“放慢的教育”?究竟什么是儿童成长的“自然速度”?如果这个速度“是大自然安排的,它是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之一”,那么,这个大自然安排的速度和这个客观规律又是什么呢?
      人们容易批评早期教育中的“教育过失”,而真实的“教育过失”既可能“关心”不够,更可能“关心”过度。反过来说,既可能关心过度,又可能关心不够。如果说教育的秘诀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那么,孩子的天性究竟是什么?这依然是一个问题,远非卢梭所想象的“自然教育”那么简单。
      
      三、在让孩子性格好、身体好、生活习惯好的前提下,“早期智力开发”越早越好
      
      成长的关键期意味着:可以反对“超前教育”,但不要因为对“超前教育”的警惕而贻误了孩子的“成长的关键年龄”。如果父母或“代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年龄没有为孩子提供及时的教育,孩子的成长就会出现困难:
      直到现在,在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之中,仍有不少人认为,有意识地对刚出生的婴儿进行教育是一种罪恶。特别是在那些所谓的进步人士当中,这种看法似乎更多一些。他们认为,给幼小的孩子灌输大量的东西,只能使孩子的性格孤僻起来。在幼儿期,最好是使其自然发展。而且,甚至有人把孩子的任性也看作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
      似乎许多母亲也赞同这种看法,标榜自己为“自由放任主义”。当然,这样做不仅省事,而且可以心安理得地享有“进步母亲”的称号。
      然而一旦孩子上幼儿园、小学,母亲就不再主张放任主义了。她们认为,过去是孩子,可以为所欲为。而现在则不同了,已经是幼儿园的孩子或小学生了。她们开始严格训导、教育了,“慈母”突然变成了“严师”。然而,这完全是母亲自以为是的想法。
      正是在幼儿期才应该进行诚恳而严格的教育。在孩子到了3岁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就要逐渐地尊重孩子的意志。父母的干涉应在孩子进幼儿园之前结束,否则会扼杀孩子的本能,最终只能使孩子滋生反抗情绪。
      到目前为止,有关“潜能递减法则”实证研究报告并不多见。人道主义原则也会阻止研究者在儿童群体中做有关“潜能递减法则”的实验研究。不过,孩子在3岁前后学习走路、语言、音乐、滑冰或游泳的速度令成人自愧不如,这是我们身边每天都可以见到的教育常识。虽然人道主义原则会阻止研究者做有关“潜能递减法则”的实验,我们也无法确切地知道“潜能递减法则”所提示的“递减”究竟会“减”到何种程度,但我们至少可以从那些重视了“成长的关键年龄”的民间个案中,看到“关键年龄”的力量。
      是的,人们可以借用卢梭的话来反对“早期智力开发”,可是,没有人能够证明:在成长的关键年龄,孩子的智力被开发出来之后,就一定会导致其它方面的萎缩。
      近年来,中国家庭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报道,比如“卡尔・威特的教育”“和儿子一起成长”“哈佛女孩刘亦婷”“我的事业是父亲”等等。问题在于:如果家长模仿这些“成功”的案例而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早期智力开发”,如何避免像“神童的成长”中所报道的那样――只开发智力而放弃对孩子的性格和身体的培育?在早期智力开发的过程中,如何避免由于智力的优先发展而挤占、压迫了其它要素比如性格、身体的发展?
      我们的建议是:可以把0~3岁作为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年龄,但是,必须保证孩子在0~3岁有足够的玩的时间和亲子之间相互爱抚的时间。只要能够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玩”的时间和亲子之间相互“爱抚”的时间,早期智力开发越早越好。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