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名人名言 > 正文

    2017罗马尼亚真实状况 罗马尼亚\瑞士\德国采访记

    时间:2019-05-15 02:32:17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2011年8月28日~9月8日,本刊记者赴罗马尼亚、瑞士、德国采访调研,亲身体验了留欧学子的风采。      留学人员团体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的加大,“中国留学人员团体”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线。此次采访,中国留学人员团体自然成为了一个重点。
       据中国驻罗马尼亚使馆教育组、驻瑞士使馆教育处、驻德国使馆教育处的负责人介绍,目前,罗马尼亚有全罗中国留学生会,瑞士有13个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和2个专业协会,德国有80多个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和10余个专业学会。
       记者采访了其中的部分中国留学人员团体。从罗马尼亚中国留学生会,到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瑞士中国学人生命科学协会、苏黎士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洛桑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再到留德学者学生团体联合会、柏林自由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波茨坦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柏林工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斯图加特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法兰克福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每一个团体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者了解到,在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的支持下,通过这些中国留学人员团体,越来越多的在外中国留学人员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每一个中国留学人员团体在凝聚留学人员方面都各具特色。
       “我们苏黎士中国学联的注册会员有七八百人。”苏黎士中国学联主席傅学斌说。
       “洛桑中国学联的会员有200人。”洛桑中国学联主席郑楠说。
       “留德学者学生团体联合会由全德10余个专业学会和在德校友会以及80多个中国留德学生会组成,代表全体中国留德学者学生的共同利益。”留德学者学生团体联合会秘书长崔鹏程说。
       “中国留学人员团体在留学生管理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驻德国使馆教育处黄联平二秘说,“教育处通过中国学生学者团体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有效地把各种实用信息传达给留学生。”
       “罗马尼亚中国留学人员人数少,但在布加勒斯特和锡比乌人数比较集中,教育组通过留学生会组织春季踏青活动时就采取‘两地互动’的形式。2011年是布加勒斯特地区的留学生来到锡比乌开展活动,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罗马尼亚中国留学生会主席王帝说。
       作为苏黎士地区除德国学生以外人数最多的留学生群体的组织,苏黎士中国学联的“独门秘籍”是主动出击。“上一届的学联干部走在大街上,只要遇到中国人面孔的就会上去问,是中国人吗?有电子邮件吗?加入我们学联吧。正是靠着这样一点点的积累我们才达到了现在的规模。”苏黎士中国学联主席傅学斌说。
       驻瑞士使馆教育处曾经将洛桑中国学联的活动作为典型推广。“我们学联每年都参加洛桑联邦高等理工学院的社团狂欢节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组织2个展位,一个用来展示中国特色的字画和灯笼,一个用来出售中国特色的美食,洛桑中国学联的经费有一半来自于此项活动。”洛桑中国学联主席郑楠说。
       “在驻法兰克福总领馆教育组刘轩一秘的指导下,我们斯图加特中国学联与斯图加特大学图书馆合作开展了‘斯图加特中文图书馆计划’。在斯图加特大学图书馆内设立中文图书角,由学联号召中国留学生提供中文图书、各专业相关笔记、旧考题、讲义等,由图书馆提供书架,实现资源共享,方便中国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斯图加特中国学联秘书长蔡立原说。
       “因为法兰克福能够提供赞助的小企业多,我们学联的经费不用发愁。因此,除了春节、国庆、迎新等大型活动外,还经常组织烧烤、旅游等活动来丰富大家的生活。”法兰克福中国学联主席冯真说。
       据驻罗马尼亚使馆教育组负责人卞正东二秘介绍,2011年4月,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在罗马尼亚举办了2011年度“地球村”国际文化节。在中国驻罗马尼亚使馆文化处和教育组的指导下,罗马尼亚中国留学生会组织志愿者统一着装,在中国展位前为各国游客讲解中国文化,进行武术表演,教授游客使用筷子品尝中国小吃和菜肴。在这个有来自各大洲十几个国家参加的文化活动中,中国留学生尽展中华文化和中国青年的风采。
       留学生被喻为“民间大使”,以突显他们在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和促进国家关系发展中的作用。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其中特别强调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可以说,中国留学人员团体正越来越多地发挥着这方面的作用。
      
      留学报国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了国门,有人说“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见到中国人的身影”。记者此行的体会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中国留学人员留学报国的热情。
       在瑞士苏黎士地区留学人员的座谈会上,丰建华、傅学斌、于宁波、张磊、晏佳,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使记者倍感亲切。在广州、在杭州、在北京,因为“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记者得以与他们多次见面。
       “2010年,丰建华带领瑞士留学生代表团参加了‘春晖杯’创业大赛的对接和颁奖活动,回到瑞士后他马上把获奖情况向教育处作了报告,告知‘春晖杯’创业大赛瑞士的中国留学人员有10人获奖,他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令人感动。因为做学联的工作完全是奉献,没有任何回报,如果没有对国家的热爱是绝对做不到的。”驻瑞士使馆教育处孙玲参赞说。
       “参加这些为国服务的活动不仅要搭上时间和精力,有的时候还要‘搭’些钱。”时任驻瑞士使馆教育处一秘的刘小绿老师补充道。
       正在苏黎士大学医院工作的丰建华博士在瑞士已经11个年头,是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的负责人。协会的会员专业涵盖医学、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电子信息、计算机、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农业科学等诸多领域,广泛分布在瑞士境内各大城市的高端企业、研究院所、高校和金融行业。
       “这些年,协会成员多次携带项目回国参加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等活动,还与教育处及各地中国学联一起,共同参加了与国内来访团组的座谈会,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回国服务牵线搭桥。2011年5月,教育处召开了高层次人才研讨会,探讨如何做好人才工作。”丰建华博士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次留德学者的为国服务活动,催生了中国教育部以鼓励留学人员为国服务为宗旨的“春晖计划”。
       在法兰克福,我们见到了正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攻读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的温鑫,现在他是拥有37个成员协会的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的副秘书长。
       据温鑫介绍,在过去10年中,联合会曾30多次组织欧洲华人回中国访问考察,先后举办了20多次论坛和学术研讨会,以增进欧洲华人之间的交流并为中国的发展献策献力。其中包括2009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举办了首届欧洲论坛,2010年11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欧洲论坛,2011年10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了第三届欧洲论坛。此外,联合会多次协助举办国内单位赴欧洲的引才推介活动,如2010年6月在法兰克福举办有400余人参加的“广东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洽谈会”。
       “在联合会的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了祖国对海外人才的重视和渴求,国家‘千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以及各省市人才计划的实施振奋人心,我也因此目睹了欧洲华人归国建设祖国并实现个人理想的浪潮。我为自己能够在联合会的平台上贡献一份力量感到荣幸。”温鑫说。
       位于德国汉堡的亥姆霍兹吉斯达赫特材料与海洋研究中心镁合金创新中心的黄原定研究员在镁合金的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其科研成果之一“镁铝合金组织细化剂的开发”为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变形镁铝合金解决了组织细化和变形难等问题。该科研成果在欧盟、美国、中国、加拿大申请了专利,在Scripta Materialia(《材料快报》)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入选了Top25。2006年,黄原定曾参加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的与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迄今为止,黄原定已经培养了来自国内的5名留学人员,其中包括1名博士后和4名博士。在他的促进下,镁合金创新中心与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我国有丰富的镁资源,镁合金创新中心在镁合金开发及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双方合作将有利于推动中国镁合金的开发及其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广泛应用。”黄原定说。
       亥姆霍兹吉斯达赫特材料与海洋研究中心海岸研究所的谢志永研究员在环境化学领域颇有建树,曾多次参加南北极的科学考察。“我参与了2010年中国的第4次北极考察和2010~2011年的第27次南极考察,获得了很多环境数据。首次报道了氟化有机物、溴代阻燃剂,以及当前农药使用在东亚-白令海-楚科奇海大气和海水中的分布趋势和海-气界面的交换过程,其中3篇文章发表在环境领域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谢志永说,他所在的海岸研究所目前与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上海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等国内单位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他现在正指导着2名与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联合培养的博士生。“作为一名在德国进行研究的中国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更重要的是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谢志永说。
       在镁合金创新中心进修材料加工工程的刘海峰是来自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访问学者,企业的实践经历和在研究所的1年访问,让他对中德两国在汽车行业的整体工艺质量上存在的差距十分清楚。“每一个零件都差一点点,一辆汽车有10万个零件,组装在一起差距就不止一点点了。如果国家的相关部门能够出面,进行管理体系的引进,将会促进中国整体制造业提升一个层次。”这是他心中由衷的希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选择回国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层次和热情也在不断提高。
       在驻德国使馆教育处的推荐下,一些德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华人教授入选国家第四批“千人计划”,在德国一家环境工程公司任技术高管的戴晓虎博士已作为“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回国,现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在柏林的时候,记者偶遇了青岛科技大学访问团。访问团中的刘中东教授于2007年被青岛科技大学作为人才引进国内。刘中东教授对采访调研团团长、神州学人编辑部许珑副总编说:“1993年我来到德国锡根大学留学,后在德国工作,2006年我在《神州学人》杂志上看到青岛科技大学招聘高层次人才的信息,然后与青岛科技大学联系,最终实现了回国工作的愿望。”
       在驻德国使馆教育处举行的座谈会上,德国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的高嵩博士的一番话引起了记者的关注。“2011年6月,我作为‘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受邀回国参加了中科院主办的‘海外人才走进中科院活动周’活动,并借此机会走访了国内的多家单位,积极地寻找回国工作的机会。”据了解,现在他已与中山大学签订了工作协议。
       同是“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的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于宁波博士,近几年多次回国考察项目和环境,为回国工作做准备。“我特别希望自己做的这些东西能够在国内帮助病人,所以非常希望将来有机会回国做一些事情。”于宁波说。
      
      留学安全
       “请自费留学生到德国后尽快到教育处报到登记,因为一旦家人找不到你,他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中国大使馆。”在驻德使馆教育处召开的座谈会上,姜锋公参针对近期发生的自费留学人员“假失踪”事件,要求与会的学生学者团体的负责人把留学安全的信息传达给每一位留学人员。
       从罗马尼亚到瑞士再到德国,记者参加的每一场与中国学生学者的座谈会或交流活动,教育处组的工作人员都会向参加活动的学生学者强调留学安全。
       记者了解到,中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对留学安全高度重视,海外的中国学生学者通过恰当的方式和途径可以得到留学安全信息和培训。
       在罗马尼亚,中国留学生自己的刊物《北纬45度》和同名网站是在使馆教育组的指导下策划建立的。《北纬45度》刊登有关留学安全的文章和信息,每年新学年到来之际,教育组都会召开留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利用集体活动外,教育组每个月都会利用发放资助的机会走访留学生,提醒他们注意生活、学习、财产等各项安全问题。
       “在瑞士,每年教育处都会利用留学人员报到注册、参加学联迎新活动、开座谈会和网站联系等多种方式,对留学人员进行安全留学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以及瑞士的安全形势、安全事故防范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调节处理能力,督促留学人员加强人身财产安全意识,避免恶性事件发生。”孙玲参赞说。
       就德国而言,教育处会开展多层面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重点对赴德留学新生进行适应性培训。在教育处的指导下,各地中国学联组织开展的迎新生活动,会向新生介绍当地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心理安全方面的指导。教育处还组织专家学者对在德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讲解德国法律和典型案例。学联干部可以参加教育处组织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心理疾病服务技巧培训以及多形式的心理安全信息培训。教育处还利用参加学生活动的机会,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向到会留学人员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留学人员可以在教育处或者中国学联领取留学指南和心理健康手册。
       采访是短暂的,收获是巨大的。在此,我们感谢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中国留学生学者对采访调研团所给予的各方面帮助。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海外中国学联提供。)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