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名人名言 > 正文

    涉台错误标注【涉台史料新闻的发掘与创新】

    时间:2019-05-07 02:40:01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以区域为语境和视角,记录地方历史事实为题材,强调人文关怀和历史视角的史料新闻报道,成为当下中国地方媒体新闻报道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为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福建泉州与台湾一衣带水,涉台史料新闻成为泉州新闻媒体的一大特色。及时发掘和报道涉台史料新闻,不断创新涉台史料新闻的报道方式,也就成为泉州本埠媒体不敢懈怠的一项重要任务。
      
      找准海西定位,提升史料价值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海西战略的5年多时间,是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2009年5月中旬,《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标志着海西建设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也为泉州新闻媒体在发掘创新涉台史料新闻宣传报道上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发掘创新具有浓郁海西特色的史料新闻势在必行。
      作为对台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前沿的新闻媒体,应当敏锐地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大胆作为。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海西历史、文化、精神状态,承担起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迈进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史料新闻在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新闻题材的取合上,要强调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就需要在内容上贴近民众、贴近民生,更具深度,更生动活泼,凸显海峡两岸的紧密联系。
      海峡两岸研究成果表明,台湾早期人类来自祖国大陆,其依据仅局限于两岸的文化考据、推测以及海底动物化石的比较,缺乏人类活动的物证。台湾台东一带曾发现距今1.5万年至5000年左右“长滨文化”遗址。经考证,长滨文化属于典型的砾石器文化,是由中国华南传进台湾的。“北京人”化石发现者贾兰坡教授此前也认为,台湾的古人类是福建过去的,不可能不在福建留下遗迹。那么,福建的“遗迹”在哪里呢?2008年8月27日《泉州晚报》的一篇报道,回答了这个问题。
      笔者在这篇题为《泉州发现旧石器印证两岸地缘近》的消息中,披露了泉州市民在市区大坪山上发现六块砾石,这些砾石的打造痕迹,材质和制作工艺,与漳州、厦门及广东潮汕一带出土的旧石器十分相似,后经过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泉州学研究所专家教授的权威鉴定,此石器的年代最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年以上的。这些旧石器时代的文物,正是史前泉州的人类活动遗迹,证实泉州存在与“长滨文化”同期或更早的旧石器文化,为证明“泉州是远古人类东迁台湾的出发地之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在这篇短短700多字的消息中,笔者在裁剪取合上下了大工夫,有现场实物描写,有专家说法,有史料印证,有议论申发,摒弃了传统的史料新闻偏重表象的束缚,突出海峡两岸骨肉同胞同根同源的主题,充分展现了闽台关系“五缘六求”中的“地缘近”。在当前两岸关系日趋好转的形势下,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无疑是一篇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俱佳的作品。文章刊发后,多家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反响强烈,两岸多家研究机构还将此文列为重要参考资料。正是对史料价值的深入发掘分析,这件新闻作品获得了2009年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摒弃繁琐低俗,增强创新意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新闻。根据泉台关系密切这一特色,在长期的史料新闻报道探索中,泉州媒体记者始终把关注历史事实作为核心价值,其态度和立场体现了当代新闻媒体核心价值的选择。有了核心价值的支撑,就会赢得读者的认同。
      在现实生活中,记者可能经常碰到的史料新闻无外乎是百姓生活的日常小事:这个古墓被盗,某村发现神秘古屋,诸如此类,就事报事,天天如此,报道势必走向衰落。有的史料新闻则流于琐碎和表面,比如在选题把握上,通过庸俗、夸张、恐怖情节等取悦观众,全然不顾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问题。当面对这些看起来并无多大新闻价值但又与某些重要历史史实息息相关的小事时,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有闻必报。
      刊登于《泉州晚报》1999年9月3日的《泉州发现数万年前“海峡人”化石》一文曾轰动一时,此文是位历史专业出身的记者林少川写的,他从热线电话中获知石狮渔民从海底捞到动物化石,便邀请考古专家实地考察,并从中发现一件疑为人骨的化石,后经中科院资深教授确认,为3万年前台湾海峡人类右肱骨化石,记者为此采写了新闻并指出台湾最早的人类和文化源于祖国大陆,文章见报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各大报纸纷纷转载。该稿获得2000年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抓住特色题材,引发新闻热点
      
      民族英雄郑成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一面旗帜,其民族气节,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长期以来深受炎黄儿女的敬仰。郑成功与台湾的关系、郑成功与祖国统一历年来成为我国史学界重大的研究课题。
      发掘报道关于郑成功的史迹、史料和学术研究成果的新闻,这是海峡两岸新闻报道题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祖国统一营造舆论氛围。泉州是郑成功的故乡,因此涉及郑成功史料的新闻也成为泉州媒体的一个重要报道题材。
      2003年春节期间,台湾学者、受聘于联合国的文化官员汤锦台先生给多年来潜心研究郑成功学术的郑梦彪(郑成功第九世裔孙)发来一封邮件,称台湾学者江树生倾注数十年心血,翻译现存于荷兰国家档案馆的《梅氏日记》即将在台湾出版,并简单地介绍了《梅氏日记》部分内容。郑梦彪立即告知笔者此消息。经过商量之后,我们决定着手采写关于《梅氏日记》相关消息的准备工作,详细查阅了有关郑成功的人物形象、身高及收复台湾过程、登陆时间、登陆地点、与荷兰殖民者谈判等史料。
      2003年5月20日,在收到汤先生委托台湾出版商寄来的《梅氏日记》后,我们详细研究了《梅氏日记》,开列了跟踪报道的题目和内容。2003年5月25日,《泉州晚报》独家刊发《郑成功史料(梅氏日记)首次公诸于世》,文章披露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详尽细节。《泉州晚报》还辟出专栏跟踪报道。这一消息轰动了海内外史学界。郑成功鲜活的形象和豪迈的爱国主义精神立即成为读者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
      文章刊发后,央视、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等300余家海内外新闻媒体及网站,纷纷以“《梅氏日记》大揭秘”等题进行报道。央视还专门就此邀请专家进行座谈。由两岸同胞共同出资在英雄故乡南安兴建的“成功庙”的郑成功塑像,也按照《梅氏日记》的描述重新设计。泉州市郑成功学术研究会及时地把《梅氏日记》引入课题研究,并邀请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福建省社科院等专家学者召开“郑成功史料《梅氏日记》研讨会”进行深入研讨。这篇文章后来获得全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一等奖及2004年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等奖项。该稿件刊发之时,正值台湾当局陈水扁叫嚣“一边一国”之际。正由于此稿得到海内外的强烈关注,由此引发了新闻热点,有力地痛击了陈水扁之流妄图分裂祖国的图谋。紧随其后的跟踪报道,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掀起一渡弘扬郑成功爱国主义精神的热潮。
      只有立足区位优势,将涉台史料新闻放到广阔的社会历史大舞台分析解剖,放在时代背景上提炼新闻作品的价值,从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不断加以创新,才能做到立意高、脱俗出彩,促进海峡两岸的沟通交流合作。涉台史料新闻的核心价值也将由此体现。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