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黑板报 > 正文

    自尊及其与体育运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城市化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时间:2019-05-30 02:20:40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早期心理学家詹姆斯、库利、米德等人对自尊做了大量的探讨,为自尊的研究提供 了理论概念和经验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尊的研究领域内出现了一些新进展,主要表现在:1)自尊与认知、情绪的关系;2)自尊的稳定性;3)内隐自尊;4)自尊影响因素的新发现。这些都为我们理解和探讨自尊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角。运动领域内对自尊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自尊与身体锻炼的关系。综述了自尊及其与体育运动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 该领域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自尊;内隐自尊;身体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4.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5-0620-03 心理科学关于自尊的研究历史悠长,结果众多。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一直成为心 理学中比较流行的研究课题,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对人类的认知、动机、情感和行为具有独特 的作用和贡献。1990年夏在挪威的奥斯陆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自尊大会,创建了自尊国际协会 ,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它的会员国,进一步推动了自尊的研究。本文综合分析研究自尊及其 与运动参与有关的文献,试图澄清自尊及其与运动参与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一些有 待研究的问题。��
      
      1自尊的研究
      
      1.1自尊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辞海中,自尊的含义是“对自己尊重,在交往中不降低自己的人格,不受他人的 侮辱和歧视”[1]。在心理学界,张静对西方心理学家提出的自尊的定义进行了综 述[2]:最 早给自尊下定义的心理学家是W.James。他在给自尊下定义时用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即:自 尊=成功/抱负。换句话说,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感受取决于其实际成就与潜在能力的比值; Coopersmith认为自尊是个体对自己做出的并通常持有的评价,它表达了一种肯定或否定的 态度,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Marsh认 为:自尊是一个知觉到的现实自我的特征和自我评价标准之间的比较结果;Rosenberg认为 自尊反映了知觉到的个体的现实自我状态和理想或期望的自我状态之间的差异;Branden认 为,自尊(感)指的是人们在应对生活基本挑战时的自信体验和坚信自己拥有幸福生活权力 的意志,由自我效能和自爱两部分组成;Steffenhafen认为自尊指个体对自我的知觉的总和 ,其中包括他的自我概念(心理的)、自我意象(身体的)和社会概念(文化的)。
      我国心理学者对自尊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对自尊的界定也存在差异。朱智 贤认为:“自尊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的关系的反映”[3];荆其诚:“自 尊是个人 自我感觉的一种方式,一种胜任愉快值得受人敬重的自我概念”[4];顾明远指出 ,“自尊 是指个体以自我意象和对自身社会价值的理解为基础,对个人的值得尊重程度或其重要性所 作的评价”[5];林崇德认为“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是与自尊 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6]。
      不难看出,上述各位学者对自尊概念还缺乏普遍的认同,但这些概念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 自尊中包含有评价的成分。Brown认为概念不一致的部分原因在于自尊概念的使用存在三种 方式[7]。有时自尊指整体的情绪感受(整体的自尊);有时自尊指人们在各个具 体的方面评价自己的方式(具体的自尊);有时自尊还指瞬间的自我价值感(状态自尊)。
      1.2自尊的测量自尊的测量主要采取自陈报告的方式,目前 常用的量表有[8]:1) 自尊量表(Rosenberg, 1965);2) Piers-Harris儿童自 我概念量表(Piers, Harris, 1969);3) 得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Helmreich, & Stapp,1974);4) 自尊调查量表 �投稿日期:2005-12-31�作者简介:李晓东(1976-),男,湖南新化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 (Coopersmith, 1975);5) 身体自尊量表(Franzi, & Shields, 1984);6)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Roid, & Fitts, 1988)。
      自我报告法测量自尊的使用非常广泛,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构想效度和预测效度。但也不是没 有问题。比如,鲍迈斯特、泰斯和赫顿认为,采用自我报告法测量自尊可能受到自我展示( self-presentation)的影响[7]。人们可能会歪曲他们的反应,以在他人心目中创 造一个特 定的印象,而不是按照内心真正如何评定自己来回答。从这个角度出发,高自尊得分代表了 过份自信的、人间的特点,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很想以积极的方式展示自己;而低自尊得分则 反映了谦虚的人际风格,他们不愿意以非常积极的方式展示自己。
      防御过程也会影响自尊的自我报告测量[7]。在自尊的自我报告测量中得高分的人 可能会防 御性的报告比实际更好的自我感觉,并以此欺骗自己。同样,社会期待也可能使被试不根据 自己的实际想法做答,影响自尊的自我报告测量。
      Greenwald和Banaji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心理适应的方法来克服自我报告测量的 潜在不足[9]。这些间接的、内隐的测量自尊的方法(如反应潜伏期,认知阈限等 )会比自 我报告法更隐蔽,人们可能并没有感到这是在测量他们的自尊。从而从某一程度上真正反应 自尊的水平。
      1.3自尊影响因素的新发现 以往对自尊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学校、社会文化等方面,20世纪90年 代以来 ,对影响因素的探讨更加全面深入。除了分析以上影响因素外,学者们也对社会支持、意象 活动等因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哈特等人对自尊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发现,知觉到的来自重要 他人的支持与自尊之间的相关在0.50~0.65之间,高、中、低的社会支持水平相对应于高、 中、低的自尊水平。我国学者彭欣等人研究发现自尊与社会支持中的利用度有显著正相关[10]。从这两项研究中可以看出:要探讨心理现象的内在本质,需要把宏观的概念不 断细 化, 挖掘深层次的内在关系。自尊与社会的支持存在相关关系,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彭欣等人进 一步研究自尊与社会支持中的利用度的关系[0]。由此得到启发,我们可以进一步 探讨提供 社会支持与接受社会支持会对自尊产生不同的影响吗?人们对社会支持的重视程度是否会影 响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此外,年龄、性别等因素是否也同样影响它们的关系?
      孙时进对意象活动与自尊水平关系进行了一项研究,请被试把自己想象为一个苹果,结果表 明:被试的苹果意象大小与被试自尊水平呈显著相关,总体来说,苹果意象大的被试,其自 尊水平高于苹果意象小的被试[21]。尽管目前还难以确定苹果意象和自尊的因果联 系,但至 少可以在实验中考察这样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训练改变苹果意象或其他实体意象的大小, 从而影响自尊水平。
      
      2自尊与体育运动
      
      2.1身体锻炼与自尊 目前,关于身体锻炼与自尊的关系没有一致的结论,有些研究确认了身体锻炼对自尊提高的 促进作用,但是,也有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研究结果[12]。
      2.1.1身体锻炼作为预测变量的作用 何颖和徐明的调查结果显示:小运动量组的男、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大运动量 组的男、女大学生[13]。何颖和季浏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锻炼组被试身体自尊水平 随着抑郁 水平的降低而升高,且变化规律相似,这一结果验证了身体自尊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 水平的心理中介变量[14]。
      田录梅,张向葵和于海峰以267名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为被试,对其身体自尊和整体自 尊进行测量,其结果是:1) 运动员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与整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运动 员;2) 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在运动员组、非运动员组,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 于女大学生;3) 总体上,男大学生的整体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其中,运动员组 男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非运动员中整体自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4) 运 动员男大学生在“身体强壮”和“身体状况”方面明显比非运动员男大学生更自尊、自信 ,尤其是在“身体强壮”方面;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女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及其各维度上都不存 在显著差异;5) 随着身体自尊水平的提高,整体自尊水平也相应提高[15]。
      综上所述,运动量的大小、运动参与频率对身体自尊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经常参加身体锻炼 的人具有更高的身体自尊水平;大运动量的身体锻炼更有利于身体自尊水平的提高,这些研 究结果确认了身体锻炼作为预测变量的作用。
      2.1.2自尊作为预测变量的作用 大多数研究都是从运动对身体自尊的影响这个角度入手,谢琴和吴佑年却把身体自尊作为预 测变量,研究结果显示:身体自我价值感和知觉运动能力可以预测女生体育锻炼的参与。但 身体自我价值感在内的各分量都不能预测男生的体育锻炼参与[16]。
      2.1.3身体锻炼与自尊水平的提高没有显著相关 142名美国市郊不同学校的学生参加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自尊水平和运动参与的质量、范 围没有显著相关[17]。Tiggemann和Williamson的研究也表明,年轻女性当中锻炼 数量和身体满意度和自尊之间没有显著相关[18]。
      一项6~8年纪霍瓦纳青少年校外身体活动和自尊关系的研究表明,自尊和校外身体活动或身 高、体重之间没有显著联系,组间没有显著差异[19]。
       2.1.4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研究身体锻炼与自尊的结果不统一。张立敏和张力为认为:“究其 原因可能与研究设计和研究人员有关”[12]。笔者认为:身体锻炼与自尊的关系 更多地受第 三变量的影响。在探讨身体锻炼与自尊关系的同时,关注第三变量,探究其内在机制。在清 楚了第三变量的作用机制后,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有可能得到阐明。
      2.2身体锻炼提高自尊水平的机制 Fox和Corbin针对大学生的研究中表明,身体领域内的自我知觉可以划分为运动能力、身体 吸引、身体力量和身体状况4个亚级领域。Sonstroen和Morgan在多维等级自尊理论和实践的 基础上建立了锻炼和身体自尊、自尊的模型。该模型揭示了身体锻炼改善身体自尊和自尊的 作用机制。该模型认为,一个人的整体自尊是由一些亚级领域(如身体领域、认知领域、社 会领域)内的自我概念构成,而每一个亚级领域又可划分为更具体的,也就是处于模型最低 水平的具体领域。随着处于低水平的具体领域的自尊水平的变化,处于高水平的整体自尊也 随之变化。也就是说,要改善整体自尊水平,必须先采用某种干预手段改善处于具体领域的 自尊[20]。
      身体自尊是指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作为整 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身体自尊包括两个等级:主领域一般的身体自我价值感和次领域更 为具体的有关身体各方面的满意感,或称为自我效能,它包括:运动技能、身体吸引力、身 体力量以及身体状况。身体锻炼通过对运动技能、身体吸引力、身体力量以及身体状况的影 响,达到改善身体自尊的目的。
      
      3问题与展望
      
      对自尊及其与体育运动关系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发展很快,并取得不少成绩, 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 自尊的概念尚存争议。自尊是一个假设的概念还是有其生理基础?Robin、Norem和Ch eek曾对自我的生理机制进行了综述,从脑的电刺激研究、单细胞记录研究、神经解剖学研 究、大脑损伤和机能性神经外科手术研究、神经疾病与损伤研究以及健康个体的神经机能研 究等6个方面讨论了自我的神经解剖学定位和生理机制问题[21]。与此相对应,自 我的下位概念―自尊,也有解剖定位和生理机制问题值得探讨。2) 研究的方法仍显不足。大多数研究者采用问卷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多 为一些相关性的分析。自尊有极端主观性的特性,采用问卷式的自我报告,无法避免社会期 望带来的干扰作用,被试有可能在评定自我时,夸大或自谦。因此,除了使用问卷法外,还 可以设置情境,进行参与或非参与观察,或者进行实验研究。同时,也应该考虑引入更为复 杂的统计方法,如结构公式模型,以便更好地分析多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3) 自尊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例如:社会支持与自尊相关,但是,接下来的问题 是:提供社会支持与接受社会支持会对自尊产生不同的影响吗?人们对社会支持的重视程度 是否会影响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显然,任何一个两变量的关系,都有可能引出起到中介 作用或调节作用的第三变量、第四变量。对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探索通常会引导心理学研 究走向深入[2]。4) 自尊的地位和作用有待澄清。自尊是自我的一个部分,它在整个自我体系中的地位和 作用如何?其与自我概念的其它部分的关系怎样?今后的研究需要澄清这些问题。5) 在运动领域,年龄、性别、健康水平、锻炼性质、锻炼长度可能会对身体锻炼和自尊 的关系产生影响,但其影响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对锻炼者的具体 指导,而且有利于揭示身体锻炼与自尊之间关系的边界条件。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