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国学散文 > 正文

    知音漫客为什么停刊了 对《中华新闻报》停刊的反思

    时间:2019-05-05 02:23:57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8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发布了《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公告,申请停办的原因是:“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这一消息无疑是令人震惊的。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消息,这是迄今为止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
      没有暴风骤雨般的改革,就没有改头换面的变化。停办《中华新闻报》,揭开了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新篇章。诚然,这样一家有较长历史的报纸停刊,无论对报社还是员工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损失。不过,从长远来看,我国新闻事业要与国际接轨,掌握传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就需要当机立断,改革不合理的旧体制,创新新闻传媒业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模式。个体利益的牺牲是改革所必须付出的沉重代价,对整个行业来说,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不过,前路漫漫、任重道远。停办一批退出一批,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关闭不合格的新闻出版单位,是为了给发展良好的新闻出版企业腾出更大的生存空间。要取得新闻出版业改革的成功,笔者认为决策层和管理者至少需要重视以下三方面。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创新机制
      
      20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等原则下,继续深化改革。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也着重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绝大部分都要进入市场,遵循市场规则,通过商品交换,转换为群众的消费。也就是说,只有把文化产品变成商品,变为广大群众的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强化它的意识形态属性。”
      由此可见,在国家推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新闻出版业的产业属性也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市场化将是中国所有报纸的终极道路,报业中非公有资本的比例将进一步上升。我们要建立既具备政治宣传功能,又紧跟经济发展步伐的新型媒介,新闻出版单位的转型改制是势在必行的事。据悉,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2009年和2010年分批转制名单已确定,根据新闻出版总署部署,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也将于2011年底前全部完成转企改制。②对于非时政类报刊的界定,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不过这一规划的公布,至少给了人们信心。
      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200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我国新闻出版业去年仍保持持续增长、稳中有升的态势。新闻出版行业总体态势良好的背后,仍有不少媒体苦苦支撑,依靠“输血”维持生存。在市场经济发展日益完善的情况下,面对国际传媒组织机构的竞争,这样的局面必须改变。《中华新闻报》的关闭就是一例。笔者浏览《中华新闻报》的网站,发现其设计十分简陋,难以想象是一个拥有专业采写团队的组织所创办的。缺乏创新意识、抱残守旧,最终逃不脱被淘汰的命运。
      对现行新闻出版制度,国外专家的见解也相当深刻。美国甘尼特报业集团前报业市场发展副总裁Michelle. J. Foster在谈到发展中国家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时,如是说:“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或者亚洲的乡村地区,没有形成消费者经济(consumer economy)。正因为如此,这些地区的报纸吸收不到足够的广告。没有了广告,想要独立运行媒体是非常困难的。在很多地方,比如柬埔寨,新闻界由政党拥有或受到它的极大影响,控制新闻内容。因而新闻是经过修改的,或者不完整的,或者报道不精确的。所以,由于在财政上依靠政党或政府,媒介不能很好地履行他们的职责。”Michelle. J. Foster的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报业制度的弊端。
      
      统筹兼顾优化资源配置
      
      首先,从我国现有报业格局来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媒体过散过滥;二是兼并重组困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有自己的机关报,且不论这些林林总总的报刊传播效果究竟怎样,单是这种划地为营、各自为政的状况,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不可小视的。办公设备、器材、书籍等必要资源的重复购买,既增加了成本又浪费了资源。如果经营状况不佳,还得靠政府埋单,极大地增加了纳税人和国家的负担。因此,统筹安排、精简机构、整合资源势在必行。
      其次,在媒体刊号的管理上也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我国在媒体刊号的发放和监管上,把关非常严格。这种严进宽出的模式,有利也有弊。最明显的弊端在于某些媒体占据了刊号,一劳永逸,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这些媒体或多或少地受到政府资助,因此容易安于现状、缺少活力、无所作为。
      少数缺乏品牌价值和经营能力的报纸退出市场,有可能实现行业的净化,另一些实力较强、经营规范、更具媒体价值和社会公信力的报纸将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资源重新配置。
      
      重视读者的意见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一张报纸办得受不受欢迎,读者最有发言权。党报不仅要上情下达,而且要下情上达,起到沟通和桥梁的作用,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但是很多党报不重视读者的意见,在报纸上读不到群众的心声。正是由于有政府这个强大的后台支撑着,党报才缺乏动力,忽视读者的意见,办得没有起色。发扬“韬奋精神”对当今报纸的创办,仍然意义重大。毛泽东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们的地方。”《生活》周刊从最初的1000份印刷量到6年之后的155000份,创当时全国期刊发行的最高纪录,这与韬奋先生重视读者有很大关系。开办“信箱”专栏后,作为主编的他,对每一封读者来信都认真处理,来信必复。
      不重视读者的建议和反馈,是如今很多报纸办不成功的根源。网络技术的发展,给编读往来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报纸应该充分把握机会,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开发报纸网站,建立和读者互动交流的平台。当前数字化技术发展迅猛,国外报业集团纷纷抢夺先机,加快实现报纸的数字化转型。我国要步入国际传媒大国的行列,必须把握机会,组建有竞争力、适应国际传播需求的“传媒舰队”。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意见》,新华网,www.省略,2006年1月12日
      ②《中央各部门各单位148家出版社今明两年分两批改制》,新华网,www.省略,2009年9月14日
      参考文献:
      ①朱春阳:《论〈中华新闻报〉的倒掉》,《东方早报》,2009年9月16日
      ②肖余恨:《中华新闻报倒闭是创新机制匮乏的痛》,新民网,2009年9月23日
      ③吴飞蒋莱茗:《美国最大报业集团发展现状》,中华传媒网,http://academic.省略,2007年9月18日
      ④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