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国学散文 > 正文

    【邓亚萍:为奥运书写精彩职业人生】 邓亚萍完了昨晚被严查

    时间:2019-04-18 02:49:25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告别了赛场上南征北战的生活,今天的邓亚萍身兼国际奥委会项目专家、中国奥委会官员等重要职务于一身,实现了从普通运动员到体育专家、体育官员的华丽转身。“任何事情从今天做起都还不算晚”,邓亚萍常用这句话激励听者。而她自己,也是默念着这句话,不断开发自己人生中的“荒原”,收获累累果实。
      
      在奥运村上班的奥运冠军
      
      从“乒坛霸主”的高度转型,邓亚萍的职业人生呈现出又一精彩段落。2007年初,邓亚萍就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成为奥运村3 个工作小组成员之一。同时,邓亚萍也是奥运村部的新闻发言人。正是在邓亚萍娓娓道来的一个个数字中,北京奥运村一步步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总建筑面积52 万平方米,20 栋9 层楼、22 栋6 层楼,皆为南北通透的板楼;配套设施非常齐全,商店、邮局、银行、理发店、干洗店、影剧院餐厅、诊所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还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各4 个……
      随着2008 奥运会脚步的临近,邓亚萍的工作节奏紧张而有序。由于家住得离单位比较远,邓亚萍每天5点半起床、6点半离开家,因为她绝不允许自己迟到。
      
      头顶着奥运冠军、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的光环,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的许多同事也曾经是她的球迷,有的甚至是看着她打球长大的一代人。但邓亚萍坦言自己不想靠头上的光环生活,她把自己看作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她说,“实力谁都不差,如果那样的话对于我还是别人都是不公平的。”她的话语让人读到一个自信女人对自身的洞察和对自己的坦白与坦然。
      以前在乒乓球台上只要对付一个对手,如今在团队里工作却更需要协作。邓亚萍表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她往往喜欢跟几个人先讨论一下,也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重视团队的力量,邓亚萍说这是自己做运动员时就信服的道理,“运动员自己闷着头练,再吃苦耐劳也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每个人都需要其他人帮助。所以我们一直以来,把别人看得很重,因为如果没有别人对你的帮助的话,也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
      相比在球场上的个性鲜明,如今的邓亚萍睿智而淡然。确实,经历了高等学府的学术熏陶、国际体育组织的工作历练,更兼活跃于北京举办2008 奥运会的台前幕后,邓亚萍已经从一个普通女子运动员成长为一名出色的体育研究专家及优秀的社会体育活动家。
      邓亚萍还是全国政协委员,每年都要参会并提出有具体建设性的提案。除了任职于北京奥组委,邓亚萍现在还任职于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等重大体育组织,每年还要参加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和环境委员会的相关会议,成了名副其
      实的“国际飞人”。
      
      三级跳跃跃升为国际体育专家
      
      成功的事业需要规划,完美的人生也需要正确的规划。对于从小便放下书包拿起球拍、只会打乒乓球的邓亚萍来说,规划人生就代表着舍弃和重新开始,以及需要为此含辛茹苦地付出。亚特兰大奥运会以后,邓亚萍登上了她乒坛生涯的巅峰。身处绝顶,邓亚萍有些迷茫。在迷茫中她不断思索:生命里应该还有比冠军更重要的东西。于是,邓亚萍萌生了去上学的念头。邓亚萍上学的申请得到了国家体委的批准,清华大学向她张开了双臂。邓亚萍本来想专门学外语,但是清华大学没有外语系,最后她选择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学校根据邓亚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3 个阶段的主修课程。第1阶段学英语,第2 阶段学中文,第3 阶段学经济管理。因为大学现在都是学分制,所以她可以学一门,结业一门。
      1997 年11 月,邓亚萍走进清华大学的课堂,成为当时少有的几个走进大学的现役球员。老师想看看邓亚萍的英文水平,让她写出26 个英文字母。费了一阵心思,邓亚萍才写出26 个字母。邓亚萍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3个第一――从课本第1 页学起,从第1 个字母、第1 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为了让英语学习尽快有一个突破,1998 年2 月,在清华大学经历了3 个多月与老师一对一“家教”式的英语课程之后,在老师的建议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2 月26 日,邓亚萍作为清华大学交换生来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学习英语。当年秋天,邓亚萍返回清华继续学习。不久,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来华访问,见到了邓亚萍,并邀请她去诺校进行为期两年的语言学习。2001年年初,邓亚萍回国,补足所缺的课程,并进行毕业论文《国球的历史及发展》的撰写。回到清华时,邓亚萍已担任北京申办2008 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由于清华大学的毕业典礼与莫斯科申奥会议时间冲突,清华特意在6 月29 日为邓亚萍安排了单独的毕业仪式。在申奥前戴上了“学士帽”,也了了邓亚萍的一个心愿。
      学习使邓亚萍感到了来自赛场外的充实和自信。过了语言关以后,邓亚萍发现除了语言之外,更需要用思想去吸引人、打动人。2001 年9 月,邓亚萍回到诺丁汉大学攻读中国当代研究专业文学硕士学位。2002 年12 月22 日,邓亚萍如愿获得硕士学位。
      2003 年初,邓亚萍回到北京加盟2008 年奥组委,在市场开发部任职,这个部门主要负责与国内外大公司接洽为北京奥运会争取资金赞助。邓亚萍在市场开发部下属的国内赞助商处工作,这也是她退役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职再就业。几乎同时,她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邓亚萍白天在北京奥组委上班,作为奥组委的专家,她必须全力投入做好市场开发的工作。下班后她又全力投入到博士生的学习当中。
      2004 年11 月,邓亚萍从北京奥组委调任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助理,要负责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全国体育大会、城运会这些综合性赛事的商务开发工作。经过几年磨炼,现在的邓亚萍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体育事务高级管理人员,她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也有了自己的见解。谈起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时,邓亚萍说,中国的体育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2001 年申奥成功到现在,中国的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技术研发力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邓亚萍正一步一步地塑造着自己国际体育专家的形象。
      
      萨马兰奇与她的职业选择
      
      2004 年,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有着重大贡献的萨马兰奇,为邓亚萍出版的英文专著《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亲自作序。他在序中说:“世界是你的,因为你拥有开启它的钥匙。”萨马兰奇非常欣赏邓亚萍,正是这位慈祥的老人引领邓亚萍迈入了奥林匹克的恢弘殿堂。
      在邓亚萍的体育生涯中,萨马兰奇曾先后5 次为她颁奖。在邓亚萍两次获得奥运冠军的颁奖典礼上,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都特意来到现场为她颁奖。在邓亚萍的运动生涯中,她和萨马兰奇的交往并不算太多,但是每次见面,萨马兰奇对她说的话,都会对她产生深刻的影响。邓亚萍回忆说:“在我打球的过程中,他告诉我作为最好的选手,就要去争取世界第一。”1995 年应萨马兰奇的邀请,第2 次去国际奥委会总部做客时,萨马兰奇提出邓亚萍应该学英语的建议。当时的邓亚萍笑着回答:“您又让我在奥运会上拿冠军,又让我好好学英语,我顾不过来。眼下对我来说还是拿冠军重要! ”其实,萨翁的话已经被她记到脑海里去了。
      1996 年底,邓亚萍被萨马兰奇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而她在第一次参加这个会议的时候,遇到了颇为尴尬和难受的场面。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有19 个委员,来自于19 个国家和地区。按规定,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成员工作时必须要用英语或法语进行交流,不会英语,就无法承担运动员委员会的重任。当时,委员会讨论议题时,邓亚萍只能带着翻译去开会,由于话题转换很快,邓亚萍经常无法和同事们保持同步。而且,作
      为委员会中仅有的两个亚洲代表之一,邓亚萍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不轻。因为她代表的不仅是中国运动员,而且是整个亚洲。这时,她重新想起萨马兰奇的建议,下定决心一定要过语言关,为亚洲运动员争取更多的权益。如此,才最终促成她退役后转向求学之路。
      在担任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后,邓亚萍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老朋友萨马兰奇交流,邓亚萍回忆说:“在英国硕士快要毕业的时候,他一再反反复复跟我强调,学成以后一定要回国工作,为中国为中国人工作,多少次,每次见到我,他都会提到这几个问题。”
      如果说,父母、教练帮邓亚萍用乒乓球这种方式敲开了世界大门,证明了自己,那么萨马兰奇则以他特别的方式一次次激励和引导着邓亚萍,使她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正是萨马兰奇的指引,邓亚萍的人生转型才如此成功。
      
      不仅仅球技高超
      
      赛场上的骁勇,课堂里的顽强,事业中的执着,邓亚萍的性格里似乎刚性的部分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实,走近邓亚萍,会发现生活中的邓亚萍并不缺乏女性细致柔软的特质。
      走下赛场的邓亚萍依然保持着自己坦荡真实的本色。在清华即将毕业时,邓亚萍请语文老师给自己修改哲学课的总结。然后,她把自己原写的总结及请语文老师修改过的总结一并交给哲学老师,并特意把两份总结的来由向哲学老师讲清。这件小事让人感慨,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是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的邓亚萍却又有着如此纯洁、美丽的心灵。
      在邓亚萍的人生履历里,众所周知的“第1 名”头衔很多,不过,有个“第1 名”却鲜为人知――她是中国奥运健儿捐助社会公益事业第1 人。1992 年,从巴塞罗那奥运会凯旋归来后,在河南省政府为河南奥运健儿举行的庆功会上,邓亚萍将5 万元人民币交给河南省副省长,使得河南省数百名失学儿童可以重返课堂。
      无论在当运动员的时候还是退役后,邓亚萍一直积极参与公益和爱心事业,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力量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在多年的运动员生涯里,邓亚萍练成了高超的球技,相比之下,她操持家务的水平要逊色许多。不过,聪明的她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管是在国外留学还是回国后,邓亚萍和朋友聚会时,总是被评为圈里最优秀的服务生。
      除了打球以外,唱歌、钓鱼和开车是邓亚萍的三大业余爱好。虽然没有打乒乓球那么显赫,却也实力不俗。鲜为人知的是,邓亚萍曾在全国运动员卡拉O K 比赛上获得过三等奖,并曾参加过各式各样的钓鱼比赛,成绩当然不凡。
      如今,虽然已经脱离运动员队伍,但为了保持好体力以利于工作和学习,邓亚萍总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以前在北京奥组委上班时,办公楼里的健身活动室是邓亚萍中午休息时经常去的一个地方。有趣的是,邓亚萍现在的主项已不是乒乓球,而是羽毛球,并且是双打。在诺丁汉大学求学时,邓亚萍开始打羽毛球,有着运动天赋的邓亚萍在这个新天地里,很快就打遍北京奥组委的所有对手,成为“常胜将军”。2001 年,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在考察首都体育馆时,陪同前往的邓亚萍就曾在羽毛球馆一显身手。
      从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到国际奥委会项目专家、体育事务高级管理专家,从小学毕业生到剑桥博士、国际体育问题研究专家,邓亚萍的人生画面宽阔而气势恢宏。“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努力了,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在充满诱惑、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邓亚萍怀揣远大理想,一步步走下去,一步步攀登,犹如她当年打球一样,虽艰难,但不动摇,不退缩。因此,在从一个顶峰向另一个顶峰攀登的路上,邓亚萍走得如此顺利。
      有人猜测,顺着体育名将、博士、体育官员这么一条脉络,邓亚萍有可能将来踏入政界。对此,邓亚萍的回答是,任何的断言现在都太早,如今最要紧的是办好2008 北京奥运会。
      
      英才档案
      邓亚萍,中国乒乓球队前运动员,曾有“乒坛女皇”的美誉。1973年2 月出生于河南郑州,2001 年大学毕业于清华大学。历任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国内赞助商处项目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助理,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系八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奥委会执委等职。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