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个人简历 > 正文

    [立足课堂 延伸课外 走近科学] 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

    时间:2019-04-16 02:37:31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和很多从事科学教育的同行一样,每年都要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参加一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发明比赛活动。许多老师常常用下列方法来培养学生,如:开展专门的发明讲座课、科技技能培训课等,用这样的形式教给学生技巧和方法。虽然这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笔者认为,如果一味地追求或侧重于这样的一种形式而把科学课的教学与科技活动割裂开来,效果不是很好。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同行感觉到科技活动难以创新的重要原因。一些科技老师甚至抱怨:年年创新,哪来那么多的题材。笔者从事小学科学教育十五载,多次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立足课堂、延伸课外、走近科学,让科技活动成为科学课的延伸,是开展科技活动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在进行科技教育时,始终把科学课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融为一体,整合在一起,把科学课的内涵延伸到课外科技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注重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深入持久地开展科技活动,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成效显著。
      
      一、立足科学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的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儿童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向往。而科学课恰恰就是引导学生探究这些自然奥秘的场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学习并富有创造性。首先,在科学课上,作为一名科学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服务者。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少了畏惧感,多了亲切感,课堂亲切而生动,学生会爱上科学课;其次,在科学课上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的神奇和快乐,在“玩”中学,寓教于乐。如:制作叶脉标本、吹泡泡、玩小水轮、纸风车、观察蜗牛等等,学生会兴趣倍增,迷上科学课。有了课上浓厚的兴趣,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参加一些科技活动,学生会将这种兴趣持续延伸到课外,会乐此不疲,主动意识增强。如在科学课上学习《小苗的诞生》一课时,学生了解了种子萌芽的条件后,兴趣浓厚,提出了很多想研究的问题,老师加以引导:你能想出好的办法研究这些问题吗?于是在课外的时间里,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写出了《绿豆生长的变化》《盐水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种子的发现》等科学小论文,具有一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自己像科学家一样在进行探究。
      
      二、立足科学课堂、拓展教学内容,将科学课的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科学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涉及到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依托《科学》教材,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有了基础的铺垫,在课后开展科技活动,学生容易上路,降低了科技活动中学生知识层面上的难度。既为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素材,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如在上《养蚕》一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养蚕活动,让学生通过饲养和观察探究蚕一生的变化,体验自然界中动物的生命历程,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依托课堂开展这样的科技活动,已超越活动本身的意义,学生的收获极大。一个小组的学生在养蚕的过程中,发现用不同的水洗桑叶喂蚕,蚕的生长情况不一样,吐丝的多少也不一样,于是通过自己的观察研究写出了一篇科学研究论文《一次“失败”的探究――探究喂食湿桑叶对蚕生长的影响》发表在《现代中小学生报》上,在广州市科学小星星探究成果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科学课中这样的内容很多,如:《研究植物的定向运动》《专题研究――生物的生活环境》《考察家乡的环境》等,在科学课上通过制定活动计划、选择研究方案,在科技活动中,让学生实地研究,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这样的活动源于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如果科学老师根据科学课中的内容,进行资源重组,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的特点,有计划地安排科技活动,就不愁找不到活动的素材和资源了,长久地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也会越来越爱科学、理解科学了。
      
      三、立足科学课堂、培养创新思维,让创新思维的火花绽放在科技活动之中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科学课堂中,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并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师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某一现象通过开动脑筋想点子、出谋略、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展思维的广度,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在《土壤与植物的生长》《小车的运动》等课中,引导学生观察、设计对比实验,用列表的方法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科学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科学素养的形成,在科技活动中,学生就会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活动中,用自己的视角和思维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润物细无声”,一些创新的火花就会不断绽放。在深圳南山学校开展科技活动中,一位叫蔡美醇的学生,发现学生使用的手工剪刀存在缺点,就是运用移植、添加的方法发明了《多功能手工剪刀》,在科技创新大赛和发明比赛中多次获奖,并在全国劳技创新作品邀请赛中荣获金奖。创新源于发现,这种发现也离不开科学课中思维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立足科学课堂,注重科学知识的积累,将科学知识的应用贯穿于科技活动之中
      
      在科学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中,在关注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同时,也同样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没有平时知识的积淀,创新谈何容易。每每学完这样的内容,都要求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内化,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去开展科技活动。如:学习了《毛细现象》一课,要求学生去观察生活,哪些地方应用了毛细现象的道理;上《磁铁》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能否应用磁铁的特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些学生在应用相关知识的同时,善于发现,于是根据这些原理发明了《自动供水装置》《带磁性的不掉盖的涂改液》《磁性清洗刷》等。科学教材中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体系,教学时,都进行重组和分类。如:在物质世界里有声、光、热、磁、电路、简单机械等,这些内容都与生活密切关联,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运用这些知识能解释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这正是科技活动的突破口和不竭的源泉。一个学生在学习《压力》一课之后,发现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是运用压力的原理制作而成的,如:喷洒农药的喷雾器,后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装,最后发明了《气压式供水清洗刷》,在2006年东莞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发明创造作品一等奖,在广东省第2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金奖。在学习《机械》单元之后,钟雪莹同学把灯箱进行改进,运用轮轴的原理发明了《旋转灯箱视力表》,在2006年东莞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发明创造作品三等奖。科学课中,知识的广泛性和系统性,为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知识的积累和应用,为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源泉和动力。
      立足课堂,延伸课外。科学课的教学为科技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技活动的开展又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将科学课的教学与科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会得到锻炼;立足课堂,延伸课外,让科技活动成为科学课的延伸,学生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科学、理解科学,从而走近科学。如果我们的科学老师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不为开展活动而“活动”,真正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会有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那才是科技教育的真正目的,也希望对一些从事科技教育的同行有所启示,如果我们的孩子有一天真的走近科学、爱上科学,那么科技教育的明天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小学部)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