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正文

    曾荫权:香港明天更和谐_香港特首能调兵吗

    时间:2019-04-24 02:33:34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对于香港700万市民来说非同凡响;对于曾荫权来说更是意义深远。就在这一天,曾荫权连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
      自2005年6月担任香港特首以来,作为“香港精神”的代言人,曾荫权全力以赴,以高效务实的“曾氏执政风格”,驾驭香港这艘大船一路平稳前行,香港特区呈现出社会和谐的新美景。那么,明天的香港呢?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437号令,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这棵香港政坛的“常青树”,在年届花甲之时,迎来了他人生的又一个高峰。而此前,2005年年初,尚任香港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还曾表示,将于2007年告老归田。
      当时,78%的市民支持曾荫权出任香港特首;800人的选举委员会成员中,714人投票给他。经历了过去几年的震荡、颠簸、失望和无奈,香港市民迫切希望有一个新的开始。曾荫权的上任,意味深远。
      从香港社会一个最底层的推销员,到港人心目中力挽狂澜的“财爷”,再到今日特区行政长官参选人,曾荫权书写了一部体现“香港精神”的传奇。他的人生经历,折射出香港由一个寂寂无闻的小渔村演变成举世知名的、令人尊敬的国际城市的成功故事,是香港在风雨洗礼中成为繁华都会的缩影;他的半生经历,浓缩了香港精英人士的刻苦耐劳、勤奋拚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香港精神。
      众多港人相信,这位真正“本土出品”的政务官精英有能力引领香港走向辉煌。背负“香港精神”,曾荫权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走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岗位。两年来,曾荫权不忘总理嘱托,自2005年6月经补选接任行政长官以来,带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强政励治,致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积极稳妥地处理公众关注的各方面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得到了香港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强政励治,福为民开
      
      2005年10月12日上午11时,上任3个月零23天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站在立法会议事堂,宣读了他长约2万字的首份施政报告。
      在题为《强政励治,福为民开》的施政报告中,曾荫权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回应市民的最迫切诉求,就是提升管治能力,以强政励治的政府来落实“一国两制”,创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发展,造福全体市民。
      要整合不同诉求,平衡各方利益,处理好特区与中央、行政与立法、经济与政治、基层与商界等多重关系,谈何容易?摆在曾荫权面前的,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课题。
      上任之后,曾荫权重新检视行政架构,提高施政效率和素质,锐意改革、扩大行政会议,一方面将非官守成员大幅增至15人,并强调除三司外,各问责局长只需在讨论本身政策范畴时,才出席会议。另一方面,在行政会议中大量吸收社会精英人士,扩大社会基础,用行政会议这一平台吸纳更多支持政府的政党精英,以强化政府在立法会的支持,从而改善行政与立法的关系。
      在政制发展这一重大政治议题上,面对反对派议员排山倒海而来要求“普选时间表”的压力,曾荫权坚决不修改《区议会方案》,在立法会上舌战群雄。他在不同场合都曾经这样强调:“香港的政制和民主发展,一定要在符合‘一国两制’的架构内实现,不能动摇多年来以血汗建成的稳固基础。”
      上任之初,香港竞争力正因邻近地区的崛起而削弱。眼见昔日一直一马当先的香港逐渐流于平庸,曾荫权将发展经济、解决经济难题作为其施政的首要任务。他指出,香港经济要持续增长,关键是强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旅游、物流、资讯等中心地位,强化香港在国家发展过程的关键角色。要达成这个目标,就要坚持“大市场、小政府”的基本纲领,保持廉洁的政府,维持有利的营商环境;要增强作为国家与国际经济体系的桥梁作用,提供优质、高增值、富创意的服务和产业,并以此作为主要的经济发展策略。
      强政以民意为本,励治以利民为先。虽然身居高位,曾荫权并不脱离群众。许多店铺主都对曾荫权有很好的印象,说他并不像电视里那么严肃,就是“普通阿叔一个”。在曾荫权旧居对面经营水果店的李伯,曾大赞曾荫权不论职务高低,过往乘车经过时都会摇下车窗玻璃打招呼。
      担任特首以来,曾荫权时刻谨记听取各阶层民意,作为施政指南针;时刻以市民的利益为念,为施政导航,维护香港的整体利益。每天早上8点40分,他都会组织主要官员一起研究当天媒体的报道,大家都讲出各自的想法并得出结论,并用行动回应市民诉求,建立一种决策果断,有效执行的管治文化。
      
      “政出必行,行之必果。”从2005年10月至2006年底,政府投资1.9亿元建设120余项乡郊小工程和市区小工程;保养维修了30个社区会堂和社区中心,让市民有较好的活动场所;改善了鲤鱼门的海旁设施;在尖沙咀兴建了露天广场;创造增加了千余个职位……
      两年来,香港的经济与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曾荫权的务实作风得到了香港各界的普遍认可。一项对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一年政绩满意度的调查显示,有八成受访的香港市民认同特首的表现。
      凭借他的勤恳努力、爱国热忱及为港人谋福的诚意,曾荫权一次次打动了香港人。“我饮的是香港水,流的是香港血,永远不做对不起香港市民的事”。曾荫权掷地有声的话语,令香港人热血沸腾。
      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曾荫权有着浓厚的香港情结。20世纪80年代,曾荫权被保送到美国哈佛大学修读公共行政硕士学位课程。一天早晨,突然醒来的曾荫权对太太鲍笑薇说,很挂念香港的云吞面,即使是100美元一碗也愿意买。多年后谈起此事及当时的心情,曾荫权说:“我发现我最挂记的还是香港,香港的气味、人,甚至是污染,我都很挂记。”
      
      以民为本,务实进取
      
      2006年10月11日上午11时,时隔一年之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又一次站在立法会议事堂,精神奕奕地向立法会宣读2006至2007年施政报告,这是他在本届任期内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
      相比去年这个时候的首份施政报告,这份《以民为本务实进取》为主题的施政报告显得更加简短、务实,总共只有76个段落,大大少于去年的103段,只有1.3万字左右。施政报告演说时间只有1小时,是1997年以来最短的一次。
      报告丝毫没有提出高大空的口号,而是以环保、促进家庭和谐、托儿服务和幼儿教育,以及改善基层劳工权益为4条主轴,着重就发展经济,加强对家庭的支援及深化对抗污染的策略等加以着墨,以全面改善港人的生活质素为主调,勾勒出一揽子提升广大市民生活质素,加强社会和谐的措施,阐述政府未来一年的政策方向。
      报告认为,一年来,香港政府加快公共投资步伐,扩大公共投资,在立法会议员支持下,包括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和公众休憩用地的添马舰工程已开始招标工序。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扩建也开始动工。九铁与地铁实现合并,将可促进铁路网络的合理化扩展。
      香港经济一年来稳固上扬。经济强劲增长,法治精神、市场制度、货币完全流通、产权保护、基建设施、企业管治、资讯开放、办事效率等均处于领先地位,必须继续推动开放:要拓宽来港上市企业的来源,为此尽快修订上市规则,鼓励更多不同地方具规模和合资格的外国企业前来挂牌招股。要继续提升监管水平,与国际标准看齐。财务汇报局2007年年初投入运作,将有助加强企业管治及对投资者的保障,确保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还将筹办亚洲金融论坛,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的声誉。
      政府财政在过去一年回复收支平衡。2005至2006年度的政府开支总额,已降至本地生产总值的16.4%,主因是成功控制了公务员的编制和薪酬。现在公务员编制降至约16万,薪金回到1997年的水平。政府各部门厉行节约,廉洁高效,纪律严明,维持了高质素的服务。
      与此同时,社会就业机会明显增多。政府务求经济发展能惠及社会各个阶层,会继续根据就业情况的变化,协助劳动人口解决就业遇到的困难。
      在这份施政报告中,曾荫权指出,2007年余下任期的工作重点,仍是发展经济,创造财富,改善民生,特别是关注家庭的健康和睦,深化治理环境污染。
      回顾自己的政治生涯,曾荫权说,“命运对我十分眷顾,由推销行业转职到政府,由推销药品到弘扬一套管治理念,我与大多数香港人的成长经过一样,遇到过挫折,遭受过嘲讽和怀疑,但我坚持我的良知和原则,经历了40年来香港的风雨。当特首本来并不在我的工作生涯规划之内,只是工作交到了我手上,就要拿出勇气来承担,凭我所有的能力和经验,尽力而为。”
      
      励精图治,再接再厉
      
      曾荫权的励精图治赢得了港人的尊敬与爱戴。
      2007年3月25日中午11时55分,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选举主任冯骅法官宣读选票结果,曾荫权不负众望,以超过八成的得票率高票当选香港第三任行政长官人选。789名选举委员投票,两名候选人中,1号梁家杰获得123票,2号曾荫权获649票。
      2007年4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490号令,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于2007年7月1日就职。
      两年前的一幕仿佛就在昨天。2005年6月24日,人民大会堂香港厅,曾荫权宣誓就职仪式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引用《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对他表示勉励。
      2007年4月9日上午,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亲切会见曾荫权。温家宝说,为香港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谐,责任十分重大,也非常光荣。
      温家宝首先祝贺曾荫权当选并获任命为香港特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他说,在你就任第二任行政长官时,我引用了《论语》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与你共勉。今天我想引用后一句话与你共勉,“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温家宝对曾荫权提出的致力改善民生、缔造和谐、促进民主的政纲及其在竞选中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曾荫权和特区政府坚持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与香港社会各界人士一道,奋发进取,把香港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希望曾荫权在下一届任期内,带领香港特区政府和全体香港人民,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再接再厉,为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次访问北京同中央领导人会面意义重大。”曾荫权说,虽然在时间上距离他去年年底来京述职只有3个多月,但这段时间内香港发生了很多事情,特别是举行了第三任行政长官的选举。
      “我会听取国家领导对我们未来工作的看法。与此同时,内地也有很大的发展,我此行会从内地的角度,看看是否可以创造出更具互补性的合作方式,强化两地双赢的局面。”
      “未来五年,我会竭尽所能,以务实的态度,致力带领特区政府,将香港推上新的发展台阶,不负中央人民政府及香港市民所托。”曾荫权表示,他希望香港市民与他一起携手,共同为更进步的将来而努力。
      
      背靠祖国,水乳交融
      
      在西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曾荫权,骨子里其实浸润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思想。他重家,重根脉,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
      按族谱,曾荫权是曾子第七十四代后人。谨记祖训的曾荫权曾经三次到广东佛山九江新基村曾氏家族其中一个分支祭祖。2004年8月,任政务司司长时,曾荫权特地携妻儿到山东济宁嘉祥县,冒着大雨到曾庙及曾林祭祀曾子。
      担任行政长官之后,曾荫权将“家”的观念推而广之,利用“背靠祖国”的优势来推动香港经济发展,使香港和内地联系越来越紧。
      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的出台,为香港经济注入动力。3年来,CEPA已经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尤其“个人游”方面,现在内地44个城市实行,共有1300多万人次的内地游客以“个人游”方式到香港旅游。
      2006年,CEPA签署三周年之际,曾荫权特在香港举办“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发展论坛”。他饮水思源,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市民,再一次向中央政府致谢,并宣布,从2007年起,港区将施行包括法律、建筑、信息技术、会议展览、视听、分销、旅游、航空运输、公路运输及个体工商户服务贸易等15项新的措施,进一步深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合作。
      与此同时,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计划更进一步扩展,河北石家庄、河南郑州、吉林长春、安徽合肥和湖北武汉五个省会城市,都允许在2007年元旦之后赴港旅游,感受特首曾荫权和香港市民的激情与热情。
      曾荫权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说过,中央对香港的关怀和支持,是香港实践“一国两制”最大的保证。“良好的中央与特区关系,是成功落实一国两制的基石,是香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证,也是香港政制不断发展的前提。港人与内地同胞的关系,是血脉相连、命运相系、利益一致、荣辱与共的。”这段话,被写进他2006年最新发布的施政纲领。
      人才带动经济发展,在曾荫权主持的“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下,香港以更开放的观念和更进取的态度,从四面八方,包括内地,吸引人才参与建设香港。过去3年已成功吸纳超过1.1万名内地人才来香港工作。2006年6月,进一步推出“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容许具有资格的人才不必先有雇主聘用便可先来港居住。新计划推出以来,已接到数百份申请。
      现在,曾荫权正在考虑更方便的跨境交通运输联系。他说,港珠澳大桥已经取得关键性突破,有关各方已赞同采取“三地三检”模式,并同意尽快研究具体口岸设置、选址安排及融资方案,而相关方案一经中央政府批准,即可启动工程。他已经在憧憬着港、澳、珠三地连通后天堑变通途的恢宏美景。
      中国的经济改革需要输入制度,香港是最可能的供给方。能否通过经济合作的方式向内地输出制度要素,从长期而言将决定香港的命运。而这需要香港领导人有战略思维和全局眼光。一年多来,在广东、广西、重庆,在祖国的许多经济重镇,都可以看到曾荫权忙碌的身影,他一直在为强化与内地的关系而努力。
      特区政府现设有驻北京办事处和驻粤经贸办事处。为了进一步推动香港与华东和西南地区的交流合作,给前往内地的香港市民提供更多支援服务,特区政府正与中央商议,在上海和成都增加设点。
      曾荫权说:“我会积极推动特区与中央的接触交流。除我以外,各主要官员及常任秘书长也将会更多到北京和内地其他地方沟通情况、增进了解和磋商事务。我们会采取多种形式,提高特区官员对国情和重大国策的认识,推动立法会议员更多地到内地访问,并且向本地社会加大力度推广《基本法》和推行国民教育,深化港人对国情的认识和对国家的关心。”
      
      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气魄、眼光和远见尤为重要,而其性情、胸怀与气度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所领导下的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2006年10月11日,在发表任期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时,曾荫权提出特区未来的三大挑战:一是经济如何持续发展;二是民主政制如何进一步发展;三是如何建构和谐社会,缩小贫富差距。
      200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曾荫权的这份施政报告与借此契机提出的施政纲领,无疑具有更高的战略高度,既是对他过去一年半担任行政长官的回顾,也是对他9年多特区政府任职期间所见所想的深入总结,更是他作为行政长官对于香港长期和谐发展的远景规划。
      
      在曾荫权眼里,香港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享受到和谐社会的阳光与温暖,生活愉快。2007年6月18日,他在香港电台发表名为“始终有你”的《香港家书》,回顾总结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感受,“悲喜交集”。
      “10年之旅,是制度的探索,是香港人精神面貌的探索,也是我们价值与理想的探索。”10年!曾荫权与700万港民一道,经历金融危机、禽流感、SARS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走过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种生活方式、两种货币、两套法律、甚至是两套价值观,然而,值得欣喜的是,香港与内地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了,香港人对国家的认同越来越高了。
      家庭之和谐,人之和谐,自然之和谐,曾荫权头脑中和谐共生的心愿从未停止,他希望在经济繁荣的同时,更是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之景。据传,曾荫权在自己的府邸院内挖了两个鱼池,特地养了几尾金鱼。清晨喂喂鱼,是他一天中难得的惬意时光。
      曾荫权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自1969年成婚以来,他与妻子曾鲍笑薇携手走过38载风雨,始终恩爱如初。已是“老夫老妻”的曾荫权夫妇,经常一起散步谈心做祷告,偶有闲暇,夫妻俩还会手牵手出去买菜回家做饭,充分享受居家之乐。这个曾被很多人误解为“做秀”的动作,恰恰流露出两个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挚爱深情。
      曾荫权深谙“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在带领香港市民成就香港梦想的时候,不忘家庭和睦对社会安定与和谐的重要,两份施政报告都强调了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他说,社会里总有弱势群体,他们应该得到适当的照顾。特区政府会继续与社会福利界维持伙伴关系,为推动福利事业发展而努力。政府已透过社区投资共享基金和携手扶弱基金,支持多个项目,积极推动政府、商界、社会福利界和民间组织共同合作,建立社会资本、提倡企业公民责任、鼓励家庭和个人共同承担、发展社区互助网络,为建立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当社会贫富差距日渐扩大,社会流动呆滞,矛盾如何解决,和谐社会如何建立?这都是我们今后需要共同思考、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曾荫权强调,创建和谐社会是其施政方针的一大主题。他说,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利于和谐的因素,包括:低学历低技术人士就业困难、部分职位实质薪金水平下降、中产阶层呈现两极分化、市民收入差距扩大、人口渐趋老化、一部分新来港居民应变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都必须正视和处理。
      作为一个生于贫苦家庭,从底层奋斗拼搏至今的成功者,曾荫权从小深感贫富差距对人生带来的影响与制约,出任行政长官之后,曾荫权采取各种措施平衡社会各阶层的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收入稳定性。按规定,2006年5月1日起,所有新招标的工务工程及房屋委员会的建筑工程必须经由银行自动转帐支薪,《雇佣条例》中欠薪罪行的最高罚则,由罚款20万元及监禁一年,提高至罚款35万元及监禁三年。
      “无数的个体在努力奋斗,集合迸发出巨大能量,推动香港进步繁荣,日益生机勃发、包容开放、进步文明。我希望未来的香港面貌,不会是上一个10年的简单重复。”这是曾荫权在《香港家书》里对700万港民的承诺与期许。“不甘平庸,追求卓越”是他对自己、对政府的要求,也是他对700万港民的期望。
       “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700万港人有理由相信,在香港骑士“煲呔曾”的带领下,香港明天的生活会更优质、更和谐。
      
      【人物资料】
      曾荫权,祖籍广东南海。太平绅士,曾获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2002年因“多年来竭诚服务香港,成绩超卓”而荣获大紫荆勋章(GBM)。
      1944年10月7日生于香港。是家中长子。1964年香港华仁书院预科毕业。短暂任职药厂推销员;1967年加入政府工作;1969年,与澳门历史悠久的“元记饼家”家族之幼女鲍笑薇结婚,育有长子曾庆衍及次子曾庆淳。
      1971年,曾荫权考上政务官;1974年调任财政司;1977年借调马尼拉亚洲发展银行;1981年至1982年获政府保送往美国哈佛大学,获公共行政硕士;1982年任沙田政务专员;1984年任贸易署副署长;1985年任副常务司;1989年任行政署署长;1991年任贸易署署长,兼总贸易谈判代表;1993年年5月晋升为库务司,负责香港政府的整体资源分配和税收制度等政策;1995年9月获委任为财政司司长,成为首位出任此要职的华人;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后,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位财政司司长。2001年5月1日,接替陈方安生出任政务司司长。2005年3月12日,因董建华辞职而代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决定于7月10日选举新特首,曾荫权的代理任期仅6个月,因此他暂时身兼两职,同时出任特首及政务司司长。5月25日,曾荫权以参选行政长官为由向国务院提出请求辞去政务司司长的职务。6月1日,国务院批准曾荫权为参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辞去政务司司长职务,从即日起离职。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437号令,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即日起就职,任期至2007年6月30日。2007年4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490号令,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于2007年7月1日就职。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