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国学散文
  • 励志
  • 名人名言
  • 黑板报
  • 文档下载
  • 酷米文库
  • 当前位置: 酷米范文网 > 成语大全 > 正文

    开讲啦最震撼感动一期_有一种感动叫震撼

    时间:2019-04-26 02:40:30 来源:酷米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酷米范文网手机站

      90多年前,中国青年在内忧外患的国家危机时刻奋然扛起了“五四”旗帜,“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成为了一代中国青年的奋斗主题。90多年之后,中国当代青年依然秉承“五四”精神行走在振兴国家的道路上。
      一批又一批的杰出青年人以自己的行动站在了青春的最前沿,或许成长经历有所不同,或许教育背景有所不同,或许工作职能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目标却是一致的,他们用汗水、用智慧、用信仰渲染青年人的先锋底色。
      2011年5月4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25名青年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这其中,有大学期间连续四年在农民工子女学校义务支教,大学毕业后放弃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赴贵州省龙里县城开始为期一年支教工作的中国青年志愿者郎坤;有主动申请到紧邻“麻风病村”的紫云县水塘镇大关教学点,成为几十个孩子唯一的教师,与来自“麻风病村”的孩子同吃同住的代课教师孙正勇;有从奥运会开幕式彩排中不慎发生意外,导致截瘫,而后凭借顽强毅力重返舞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刘岩。
      此外,王冬新、张广秀、马金永、王钦峰……这些名字注定书写在我们的记忆中,因为这些看似普通的青年人在不同的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奇迹。
      
      她是志愿者中的典范
      ――她为农民工子弟扛起别样的天空
      
      “能给予他们一点帮助,我就觉得挺快乐挺幸福的。”――郎坤
      武汉市江汉区高家台菜市场的屋顶,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是最普通不过的地方,似乎很难把这里和孩子们的教室联想到一起。但是,这里就是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民办小学――凌智小学。因为学校在市内找不到价格低廉的教学场地,就把这家菜市场的二楼作为教室。全校6个年级10个班的孩子都挤在这里上课,楼顶的一个平台被改造成“空中操场”:孩子们每天在上面升旗, “屋顶小学”由此而来。
      6年前,刚考上武汉理工大学的郎坤偶然间看到了“屋顶小学”的照片。这个善良的女孩被震撼了,“我真的没有想到在繁华的城市里居然还有这样的角落,还有这样的学生,我不知道我能为他们做多少,但是我必须去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尤其是当我第一次走进那里,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虽然在去“屋顶小学”之前,郎坤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学校真实地步入眼帘,孩子们一张张笑脸呈现在面前的时候,她的眼睛湿润了。
      “学校的老师一般都是退休老教师或是民办学校的老师,只教授文科课程。虽然学校有一台木琴,但是没有人会用,所以学生们从来就没上过音乐课。”回忆起与“屋顶小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郎坤的脸上有些酸楚。“我当时就想带领班里的团支部委员和学校的志愿者,对那里开展长期帮扶,每周去给孩子们上一堂课。”
      或许是担心郎坤只是一时兴起,或许是怕这样短暂的教学让孩子们兴奋之后是长久的失望,或许还有别的担心……“屋顶小学”的校长委婉的拒绝了郎坤的建议。
      为了让校长相信自己,郎坤奔波于大学和“屋顶小学”之间,一次次跟校长沟通,第17次的时候,看着这个外表柔弱,却意志坚定的姑娘,校长“投降”了,她相信这个女孩会给自己,会给老师们,会给孩子们带来“惊喜”,因为她的身上有一种精神和力量。
      获得校长许可之后,郎坤开始在武汉理工大学招募志愿者,为了建立一支20人的教师团队,郎坤通过网站发帖、在学校发传单进行招募,但是都是以个人名义发起的私下传播,在她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些害怕得不到信任和支持的,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帖子发出过后没有多久,她收到了200多人的报名,这让她大受鼓舞:看来和自己有一样想法的同学还有很多。
      虽然报名的人很多,但是郎坤需要的是一支专业而持久的团队。在经过严格的面试之后,一支20人的教师团队“诞生“了。因为大家并非师范类专业出身,这个团队主要负责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教授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和英语课程,所以她希望队员们开心乐观,将幸福的阳光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从此,无论寒风凛冽的冬日,还是骄阳似火的酷暑,每周去一次“屋顶小学”,成为郎坤和同学们风雨无阻的“必修课”。
      为了能给学生们上好课,郎坤反复观看和琢磨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听课记录和心得写了厚厚一大本。她还经常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试讲,直到嗓子疼得说不出话。“因为我既是老师,也是团队负责人,当时就告诉自己,要演什么像什么。”对着镜子讲课,收集优秀课程视频,郎坤的听课记录和心得体会短短一年就写了厚厚一本。根据成员的特长,郎坤还将20人分成了不同的教学组,并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大家一起分享着教学经验。
      一周、一个月、一年……郎坤和自己的团队一直坚持着,直到她大学毕业那年,她和志愿团队还募集衣物1200余件、学习用品500余件、资金5000元,用于资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她还牵线组织“屋顶小学”十几名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和武汉理工大学不同班级结对子,为这些孩子解决了每年的学费。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她大学毕业。
      对于郎坤的表现,凌智小学总校校长孙红枫说:“学生们不仅消除了自卑心理,成绩也提升很快。”
      2008年,本科毕业的郎坤在本来有机会被保送读研的情况下,作出了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决定:暂缓读研,参加学校的“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远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在龙里县,郎坤走进了城关三小担任英语老师。这所学校农民工子女占90%,地处偏远,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的基础也不太好。
      “六年级的学生,英语基本从ABC重新开始,孩子们连一些基本的单词都不认识,望着这些眨巴眨巴的眼睛,为了突破山里孩子学习外语的畏难心理,我一遍遍大声演练,笑着重复一遍又一遍,我要让他们学的开心,学的用心,这就是我倡导的‘快乐英语、激情英语’”。郎坤笑着说。
      老师教的用心,学生学的努力,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大。之前是上课困难,一个月以后下课却成了最难的事情,几次都要班主任亲自出面,强制下课。经过一年的努力,郎坤所带的200多名学生毕业考试平均分达到了91分,创造了当地教育史上的奇迹。
      就像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面的情节一样,第二学期开学的时候,班上的座位空了好几个,孩子们因为贫困辍学了。与电影中的魏敏芝一样,郎坤也选择了“寻找”,经过4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终于来到一个学生的家里。那一刻,她惊呆了,这个所谓的家里除了床铺,没有家具,墙上“千疮百孔”,大点的缝隙能容下一个孩子的进出。眼泪在眼眶中打转转,一个是这样,下一个还是一样,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和同伴联系民政局帮孩子父母办理社会救济,联系公益网站帮孩子们筹集学费,让他们重新走进课堂。
      从这一刻起,郎坤的周末有了新的安排,她和同伴们走访了龙里县的很多乡镇,在她们的倡导下,成立了“龙里县贫困学子项目库”,在一年时间里募集了4万余元物资,发放到各乡镇的学生手里。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想看到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放弃读书,放弃自己的梦!
      “这一年里,我走访了很多乡镇,有一次看到一个黝黑瘦弱的小女孩,很冷的天气,只穿了两件薄薄的打了很多补丁的衣服,光着脚跑在满是石头的山路上。”郎坤说,“龙里县的贫困是她无法想象的,就像龙里县哪�乡谷冰小学,这个大山深处的学校用的是1978年建校时配的桌椅,已经30年了,起初是200套,现在凑合能用的只剩下不到60套了。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极其艰苦。”
      为了给学生们换上新的桌椅板凳,郎坤在一个叫做“日行一善”的网站联系到了资助人,“我在飞机场等了他好几个小时,之前从未谋面,还以为自己被忽悠了。”当郎坤带着资助人来到谷冰小学,对方看到校舍的情况后,立即拿出1万元现金递到学校校长手里,之后,对方又出资为学校捐献了一批图书,这位资助人感动于郎坤的行为,相约她次年再赴龙里,资助更多的孩子。
      对于郎坤来说,孩子们不仅应该能上学,更应该上好学。于是,她主动承担起龙里县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工作,在几所学校中建立了“为了明天――七彩阳光工作站”,下设雏鹰志愿者基地、素质拓展训练营和心理援助爱心联盟等机构。少先队大队部也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郎坤说:“在那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一样的自信,一样的快乐,一样的富有爱心。”
      一年的指教结束之后,郎坤将自己的工作理念传递给了“接力“的志愿者,在孩子们恋恋不舍的目光中,她回到了武汉,没有直接回学校,而是直奔“屋顶小学”,因为那里的孩子同样让她牵挂。
      2010年新学期开始,成才分校学生们的早餐中,多了一杯牛奶。原来,郎坤开始在一个班进行“营养早餐”的试点计划,每个孩子每天早上都可以得到一杯新鲜牛奶。
      提到资金的来源,郎坤面露难色:“一方面通过义务卖报,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捐款,我将管理学院分了几个团支部,每两个团支部负责一个班级,现在成才分校的8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团支部具体负责。”
      “过去6年,每年寒暑假,郎坤的20名队员都会上门给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家教辅导,但在郎坤的影响下,现在来我们学校做志愿者的,不光是那20人,整个管理学院30多个班级都参与进来了,有上千人,甚至理工大其他学院的人也加入进来了。”校长孙红枫颇有感触。
      这就是“郎坤效应”,或者也是郎坤的连锁反应,一个“80后”的女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投入到这场“志愿者行动”中来。
      
      他是教师中的典范
      ――独自撑起麻风村一所乡村小学
      
      “让这帮孩子有书读。看着他们摆脱了冷眼和歧视,正常成长,再累我也高兴。”――孙正勇
      紫云自治县水塘镇大关村,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里是“禁地”。
      大关村现有沙坪、大关、关刀田三个村民组,关刀田村民组正是紫云原来有名的麻风病人聚居地,直到现在仍有麻风病人居住。由于当地贫穷落后,很多人对麻风病“闻之色变”。正是因为对“麻风病”的畏惧,从大关村出来的孩子,其他乡镇的学校都不愿意收,为了让三个村组村民们的孩子有书念,特设立了大关教学点。
      遗憾的是,教学点有了,代课老师却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排除“麻风村”这一因素之外,还因这里的条件艰苦,收入微薄。
      2005年3月,教学点唯一的代课教师又不干了,学生们面临的是停课回家。当时已分配到紫云自治县猴场镇田坝小学工作的孙正勇知道后,心里开始“盘算”起来,想去大关教学点任教。
      这个“80后”的年轻人也生活在贫困的农家,家里人是背债供他读完了师范学校,所以他知道知识对于这里的孩子意味着什么。但是因为家里的现实状况,他必须慎重考虑,毕竟猴场镇田坝小学的待遇和条件要更好一些。
      然而,当孙正勇来到大关教学点时候,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小脸和那一双双求知似渴的眼睛时,他再也没有离开。即使之后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当踏进教室的那一刻,和孩子们眼神交汇的那一瞬间,我就知道自己走不了了,脚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了那里。”孙正勇对记者说。
      现实总是残酷的,当孙正勇接受工作之后,一系列问题摆在了眼前,破旧的教室和残缺的桌凳,学校没有旗杆,没有球场,不通水,不通电……孙正勇独自一人在这里开始了他“校长兼教工,教书兼打钟”的教学工作。
      语文是孙老师教,数学是孙老师教,体育、音乐也是孙老师教,因为只有他一位老师,所以他承担起所有班级的所有课程,“孙老师”这三个字在孩子们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这似乎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这样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交叉教学一定很不容易,你是怎么做到的?”
      面对记者的提问,孙正勇面露难色:“这也是没有办法,起初不太习惯,不过现在已经游刃有余了,孩子们对我既喜欢又害怕……”
      他所教的班级,语文考试成绩曾在全镇拿过第二名。对于学生的管理他概括为:优生帮助后进生的“优困合作”,班干部带动一般学生的“干群合作”。
      2006年,大关教学点的班级里来了一对关刀田组的兄弟俩,班上的其他学生听说他俩是关刀田出来的,马上就开始议论纷纷,部分学生家长甚至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和他们坐一起上课,孙正勇知道同龄孩子的排斥对兄弟俩的学习会带来负面影响。兄弟俩也曾悄悄地对孙正勇表示他们不想念书了。于是孙正勇开始给班里的每个孩子甚至学生家长做思想工作,“其实这对兄弟俩没有麻风病,是爷爷奶奶患这种病,况且麻风病的传染需要同时具备几个条件,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如果你们还是不相信,我可以带我的孩子入住学校,证明他们没病无传染。”
      孙正勇老师说到做到,他真的带着女儿一起入住学校了。这一举措,也打消了学生和家长的顾虑,学校的学生渐渐地多了起来,班上的同学也渐渐地开始接近两兄弟,大关教学点得以正常开办并顺利接收了“麻风村”适龄儿童入学。至此,也结束了“麻风村”的孩子不能上学的历史。
      此外,每年孙正勇都利用假期动员全村50多户村民参与到扫盲工作中来,关刀田组的村民总是他动员宣传的重点,不仅如此,孙正勇还要说服其他村组的村民与关刀田的村民坐在教室里一起接受扫盲授课。关刀田组虽有麻风病人,但他们一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孙正勇一直坚持的思想,并且一直是这么实施的。
      五年前,随着“两基”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孙正勇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他要经常要到镇中心小学去开会,一人一校的他只好让学生“放羊”了。对此,他深感忧虑:一是没人照看孩子们,他担心他们的安全;二是没人辅导,他担心孩子们的学习。孙正勇经过深思熟虑后,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就是远在广东打工的妻子,这个提议,妻子毫不犹豫就拒绝了。后来,在他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软磨硬泡下,终于将妻子“忽悠”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报酬的临时帮手。面对妻子偶尔的怨言,孙正勇总是抿嘴一笑说:“谁叫你是我的妻子呢?”
      “我信奉陶行知老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名言。能得到奖励当然非常高兴,但更重要的是让这帮孩子有书读。看着他们摆脱了冷眼和歧视,正常成长,再累我也高兴。”
      这就是孙正勇,每天就像陀螺一样,“转”得一刻不停。
      的确,在学校的一堵围墙上有一排歪歪扭扭的用小刀刻上的字:“我爱所有的小同学和我们的孙老师,我会永远记住你们。”这段话对于孙正勇来说,应该是最高的评价。
      
      她是舞者中的典范
      ――人生处处是舞台
      
      “只是提前转换角色,跳舞不是一辈子的事,很多艺术家也不是常青树,这是个特殊事件,虽然残酷,但让我有契机转换角色。”――刘岩
      10年专业学舞、6年职业舞者,整整16年的积淀才把刘岩带到了奥运开幕式这扇门前。而这一切都是她“跳”出来的。2003年, “桃李杯”舞蹈大赛表演银奖、2004年全国舞蹈大赛表演金奖、2005年,第五届“荷花杯”舞蹈大赛表演金奖,2007年,首届亚洲艺术节表演金奖……
      似乎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美好。
      2008年7月27日20∶25,对于刘岩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时刻,就在这一刻,命运和她开了个大玩笑,彻底转变了她的人生,命运的指针从此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原本在2008年的8月8日,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她的一段独舞注定让她载入舞蹈史册。但突如其来的意外却让她退出了这次华丽的出场,换来的是与轮椅的终身相伴。
      摔伤以后,她有大半年在医院里度过。
      伤后的第一个月,她不时觉得胸口夹杂着麻、凉和痛。她必须完全平躺。因为久躺不动,天气太热,还长起了痱子。
      这对跳舞的女孩来说是极其痛苦的。受伤前刘岩常去健身房,而那段日子,她只能躺在床上看看书,挑来挑去,都是关于女性的――《香奈儿的态度》《有用的聪明》……一两天就能看完一本。
      而心理的困苦远远超过生理上的痛苦,时间也更长。
      奥运会开幕式之后,张艺谋、张继钢、陈维亚三位导演来医院看望刘岩,她说:“我会坚强面对。你们给世界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也要为你们创造一个奇迹。”这个坚强的女孩让这三个大男人的眼睛湿润了。
      对于刘岩来说,她想创造奇迹,她的受伤用专业术语来说,叫做“不完全性损伤”,有万分之一痊愈的可能性。她曾想过自己或许就是那个创造万分之一的人。
      “我对于自己恢复正常行走、重新回到舞台有着坚强的信心。我那时候特别喜欢得对别人说,‘我要走路’‘ 我一定可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每天上午要做两个小时的物理治疗,下午做功能恢复锻炼,每天晚上也要训练两个小时。这个训练的强度要远远大于康复医师给我的计划指导时间。是舞蹈对我的的诱惑,让我决定要以超强度的训练争取康复的希望。”刘岩坚定地说。
      即使这样,奇迹还是离刘岩越来越远,出院的时候,已经是2008年的年末。
      从座上轮椅的那一刻起,刘岩就在刻意回避关于舞蹈的一切。今年初,中国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邀请她去观看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她咬咬牙去了。当看着20多个演员在国家大剧院里绷着足尖出场时,刘岩忍不住哭了,尤其是在三个主角相继死去的时候。
      “摔下来后的一年,你说谁遇到这样的事情能不痛苦呢,但我觉得可能快乐是调试出来的。因为我这个摔伤会改变很多东西,生活会塌陷,会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如果将心态摆好,包括状态弄好,它就会呈现另外的东西,或者至少说它会往良性的地方发展,不会往恶性一方滚动,至少我是这么觉得。”刘岩很淡定。
      2009年11月8日,受伤后的刘岩创造了奇迹,她在保利剧院的舞台上,亲自表演了由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张云峰编导的《最深的夜、最亮的灯》,这是她受伤后首次正式登台。一袭红艳的拖地纱裙衬托着她修长舒展的身材,唯一不同的是她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性的旋转、跳跃,任身体自由的飞翔,她被牢牢地“栓”在轮椅上,但轮椅拴不住她爱舞蹈的那颗狂热的心,乘着这个“新舞鞋”,她再次翩翩起舞。
      那一刻,所有人都在为她鼓掌,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
       “再次出现在舞台上,其实一直挺犹豫的,身体的障碍是客观存在的,最主要的是心理接受不了,后来在编导张云峰和很多朋友的鼓励下才走出这一步,其实想试一下的想法就是一刹那产生的。”刘岩说,“这支舞讲的就是我受伤后的心路历程,有痛苦有挣扎,但最终表现的不是面对命运如何坚强不屈服,而是回归到简单而温暖的氛围,以一颗平和而淡然的心面对世界,这是很高级的情绪,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我也许不能完全达到。”
      如今,除了舞蹈,刘岩开始学油画、学水彩,开始做公益。
      受伤后的第一个生日,她是和四川的孤儿一起过的,那七十个孤儿全是少数民族,她在这些孩子里面挑出了几位有舞蹈天赋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了学艺术的机会,学舞蹈的机会。并资助他们十年,直到毕业。
      “我觉得这事情特别有意义,如果我没摔伤,只是一个舞蹈演员,我可能不会关注这个事情,我甚至可能没有时间关怀那些儿童。”刘岩说。
      的确,比起摔伤前,刘岩关注得更多了。
      以前刘岩也看书,但多是比较轻松的小说、杂志,看书就像喝水,每天一点点就可以。而这一年来,她看了很多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似乎忽然之间非常口渴。看得多,也就思考更多。“我比以前理性得多了。一个乐观的性格不足以支撑我的人生。我的人生还需要命运、思维、智商、情商,需要事业、工作、价值、家庭。”
      她想要得到更多的认可,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事业,希望“自己要有价值”。
      责任编辑 陈晰

    • 范文大全
    • 教案下载
    • 优秀作文
    • 励志
    • 课件
    • 散文
    • 文档下载